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党建好故事】党建引领国企 | 这场发布会上,33个央企好故事好案例被“点名”! . ...

|原发: 国资小新

放大 缩小

       全国党建研究会《国企》刊网2023年2月27日党建好故事创作编辑研究(数字化)中心组稿   据国资小新   2023年2月2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党委委员、副主任赵世堂介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多个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创新的好故事、好案例被“点名”。我们为您详细介绍,还原案例背景,阐述故事细节。

      01、新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

      2022年7月,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组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对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家授权投资机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坚持开放协同、合作共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运营,将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矿产资源综合服务企业。

       02、新建中国稀土集团

       2021年12月23日,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成立。中国稀土集团总部是由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引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稀土科技研发型企业组建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此次重组通过更好统筹稀土产能,提升行业定价权与控制力,对于资源保护、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等具有战略意义。

       03、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两化”重组

       2021年3月31日,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获准实施联合重组。同年5月8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开启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中国中化快速完成两化联合重组整合,实现总部合署办公,确立业务整合方案并实施第一批业务单位管理关系调整,业务整合效应逐步显现。2021年当年,供应链协同项目即实现协同收益25.9亿元。中国中化初步形成四大一体化园区,基本形成炼化一体化发展格局,在农化、动物营养等生命科学领域,以及工程塑料、氟硅材料、聚合物添加剂、特种纤维等材料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04、中储粮与中粮集团股权合作

      2022年1月25日,中储粮集团与中粮集团储备加工领域分类改革股权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国资委指导两集团根据公益类、商业类企业不同功能定位,通过股权合作,分别组建由中储粮集团控股的粮食仓储业务合资公司和中粮集团控股的油脂油料加工合资公司。此次股权合作对于“以点带面”深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促进专业化整合具有重要的全局性意义,有利于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主业企业集中。

       05、国家管网整合8.9万公里油气管道

      2019年12月9日,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大会在京召开。2020年10月1日,国家管网集团全面接管原分属于三大石油公司的相关油气管道基础设施资产(业务)及人员,正式并网运营,这标志着我国油气管网运营机制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十四五”期间,国家管网集团规划新建管道2.5万公里以上,比“十三五”翻一番。管道总里程将接近13万公里,形成“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天然气管网架构、“四大进口通道+三大区域”原油管网架构、“三纵三横”成品油管网架构。油气主要产地与主要消费区域间的通达能力将大幅提升,能够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管道重复建设问题。

       06、中国铁塔将新建基站共享率提升至80%以上

       2014年7月,中国铁塔挂牌成立,从此,三大通信运营企业剥离通信铁塔及配套设施,合力建设一个铁塔资源共享平台,由中国铁塔统一建设和专业化运营。在共享存量138.8万通信铁塔的基础上,中国铁塔新建约70万座通信铁塔,物理站址数达210万。截至2022年6月,三家运营商使用的站址数量达到330.2万个,增加了1.38倍,公网覆盖高铁隧道及地铁总里程累计超过3万公里。新建铁塔共享率从14.3%大幅提升至81.5%。

       07、中远集团与中国海运重组

       2016年2月18日,中远海运集团在上海重组成立。7年来,中远海运集团全力推进产业链经营,积极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助力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目前,中远海运所属船队综合运力和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双双跃居全球第一,年度货运量突破13亿吨,资产总额历史性突破万亿,境外收入、资产、利润占比均超50%,营业收入在全球航运企业排名中位列第一,用全球1/18运力承运全球1/10海运贸易。

      08、鞍本强强联合

      2021年,鞍本重组工作启动,北方最大的“钢铁航母”扬帆起航。2022年12月14日,在鞍本重组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鞍钢集团宣布鞍本重组成功——590项整合融合任务全部完成,67项快赢项目累计创效26.17亿元,实现从规模体量到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构建了中国钢铁产业新格局,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标志性案例。

       09、宝武并购马、太、重、新等钢企

      2016年9月,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组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宝武联合重组后,对原宝钢和武钢进行了内部专业化整合,历时两年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宝武以资本运作方式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截至目前,宝武先后联合重组马钢集团、太钢集团、中钢集团、新钢集团,实质性控制重钢股份,受托管理昆钢公司、重钢集团;宝武旗下八一钢铁分别完成对铸管新疆和伊犁钢厂的股权收购。由此,宝武已基本形成沿江(长江)沿海(海岸线)、沿路(丝绸之路)沿线(胡焕庸线)的“双弯弓搭箭”态势,空间布局愈加向新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完善和倾斜,产业脉络更加清晰。

      10、通用技术集团整合机床行业多家企业

      通用技术集团战略性推进机床产业布局,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分别整合齐二机床、哈量公司和北京机床所3家机床研发制造单位,2019年先后战略重组大连机床、沈阳机床和沈机股份,2020年完成对天津一机的增资控股,2021年6月底与天津市共同出资组建机床装备子集团,打造一体化集约化运营管控平台。目前,通用技术集团拥有1家机床工程研究院和沈阳机床、大连机床、齐二机床、哈量公司、天津一机、昆明机床、天锻公司7家机床生产制造单位,成为国内机床行业中产品种类最多、服务领域最广、综合技术能力最强,为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提供高端核心装备最多的龙头企业。

       11、成立中国星网

       2021年4月26日,中国星网正式成立,这是卫星互联网继2020年纳入新基建后,再一次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出现在公众视野,是抢占新一代通信技术发展制高点的有力举措,为保障我国通信产业发展与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中国星网成立以来,系统谋划企业组织架构、技术创新等工作,推出网络系统新定义、技术产品新标准、工程组织新机制,创新商业运营模式,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实现高水平起步开局。

       12、新设中国物流集团

       2021年12月6日,中国物流集团正式成立。中国物流集团经营网点遍布国内30个省(市、区)及海外五大洲,拥有土地面积2400多万平方米,拥有铁路专用线120多条,海外业务网点覆盖了全球大部分主要经济体,国际物流业务种类多元,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组建中国物流集团,是推动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将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13、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

       当前,页岩油气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力量。中国石油探明和落实了两个10亿吨级页岩油规模增储区,在中深层和深层形成两个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大气区;长庆油田建成百万吨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大庆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加快建设,新疆油田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已探明储量超过1亿吨。中国石化先后开发了涪陵页岩气田、威荣页岩气田、綦江页岩气田等。在深层页岩气领域,中国石化打造了“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在四川盆地矿权区内拥有深层页岩气资源量6.4万亿立方米,是页岩气未来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

      14、海上气田建设

      中国海油大力实施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近年来先后成功探获渤中19-6、宝岛21-1、山西临兴等一批大中型气田。“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实现了向1500米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海上智能气田群东方气田群高产稳产,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双碳”转型贡献力量;渤中19-6千亿方大气田一期计划建成投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按照中国海油整体规划,到2025年,我国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三个盆地总体探明天然气储量可达1万亿立方米,建成“万亿方大气区”。

       15、商用货车消费贷款延期6个月还本付息

       2022年,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一些商用货车车主面临较大的还贷压力。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其中明确“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商用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国务院国资委随后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中央汽车企业“对2022年6月30日前发放的商用货车消费贷款给予6个月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中国一汽、东风公司、长安汽车等汽车企业快速响应,累计办理了贷款延期570亿元。

      16、助力中小企业低成本融资

      “电e金服”是国家电网自主创建的数字化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22年年底,“电e金服”累计注册用户88.7万户,各级合作金融机构超500家,上线产品59款,日均浏览量超1.4万次,对接地方政府服务平台41个,帮助产业链上下游实体企业获得大规模普惠金融服务,在服务“六稳”“六保”大局、带动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e金服”累计帮助产业链上下游获得金融服务超3800亿元,有力带动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

      17、共抓长江大保护

      五年来,中国三峡集团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在沿江11省市深度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深化拓展“五水共治”及岸线治理,累计投运污水处理厂(站)329座,建设及投运管网1.8万公里,吸纳产业链上下游成员单位149家,带动2.5万多人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18、泸定地震,央企行动

      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国资委第一时间动员组织中央企业紧急响应、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工作。通信、电力等企业全力抢修受损设施,尽快恢复通信和电力供应;石油、粮油等企业积极提供油料、食品等救援物资,努力为灾区提供后勤保障;其他有关中央企业立即调配应急队伍、机械设备赶赴灾区,抢修公路桥梁,搜救被困人员。此外,60余家企业捐款超过11.68亿元,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和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也涌现出一批感人事迹:地震来临瞬间,为了电网安全和下游多个城镇安全,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当班值长徐博海没有丝毫犹豫,逆行跑向应急指挥室坚守岗位;地震后,为尽快开辟救援通道,四川路桥集团的两名操作员挖掘机手王令和装载机手唐鑫,争分夺秒在半山腰上施工,凭借高超技艺,于绝壁上打通“生命通道”……国有企业“国家队”勇往直前、逆行而上的动人身影,打动无数网友。

      19、雅万高铁:“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雅万高铁由中国中车、中国中铁、中国通号、中国电建、中交集团等中央企业共同打造,是中国和印尼两国元首亲自推动的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也是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铁。2022年11月16日,雅万高铁试运行成功,标志着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重要收获期,具有里程碑意义。

      20、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中欧贸易第三大物流通道

      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最大港口。2016年8月10日,中远海运集团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务局(PPA)67%的股权,全面接管比港的经营。在中远海运集团经营下,2021年,比港吞吐量从68.5万标准箱提升至532万标准箱,全球排名由第93位升至29位。目前,比港已成为地中海领先的集装箱大港和欧洲最大的邮轮和渡轮港口,为当地带来就业岗位1万多个,累计直接社会贡献超15亿欧元。以比港为枢纽的中欧陆海快线,惠及中东欧10国7100多万民众,连续6年实现高速增长,已成为中欧贸易的第三大物流通道,为促进中欧经贸往来发挥了积极作用。

       21、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

       由中国三峡集团投资、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是“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优先实施项目和首个大型水电投资项目,2015年两国元首见签,该水电投资项目被写入中巴两国政府联合声明。2022年6月29日,卡洛特水电站全面投入商业运营。水电站采用中国水电标准,每年预计可节约标准煤1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50万吨,可解决当地550万人的能源供应问题。

      22、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巴西电力高速公路

      巴西美丽山二期±800千伏特高压输电项目由国家电网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是巴西最大的输电工程,实现了中国特高压投资建设运营、技术标准装备“两个一体化”走出去,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巴产能合作的亮丽名片。这一项目帮助巴西实现了电网从超高压向特高压的跨越,将巴西北部亚马孙河流域丰富的水电资源输送到2500千米之外的圣保罗、里约等东南部负荷中心,满足了巴西超过2200万人的用电需求。

      23、中白工业园:“一带一路”上的明珠

      国机集团和招商局集团参与开发的中白工业园,是中白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我国在海外面积最大、合作层次最高的经贸合作区。目前,已有15个国家107家企业入驻园区,协议投资总额超过13亿美元,产业涵盖机械设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提升了园区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促进园区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24、“蓝色海洋”培训计划

       招商局集团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打造“共筑蓝色梦想”公益品牌,并推出了“招商局C-Blue优才计划”。该项目为全球港航业青年才俊搭建了专业的人才交流和文化融合平台,积极助力业务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截至目前,“招商局C- Blue优才计划”已成功举办九期,共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266名学员参加并顺利结业。

      25、安哥拉卡宾达供水系统工程

      2022年6月30日,由中国铁建承建的卡宾达供水工程竣工,该项目是安哥拉在卡宾达省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主要包含卡宾达市区和兰达纳市区储水、配水及入户连接等,日供水能力达5万立方米,覆盖卡宾达省92%的人口居住区域,直接惠及60万安哥拉人民。

       26、非洲疾控中心总部

       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由中国铁建承建,是非洲大陆第一所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该项目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健康卫生行动”的重要内容,是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项目的提前竣工,标志着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上提出的“重点援建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的承诺得以兑现,也将积极推动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及非洲各国的密切合作。

       27、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2021年7月,中国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牵头研制的我国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尖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作为国际陆路交通前沿尖端技术,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是当前世界上可实现的速度最快地面交通工具,可以填补航空和轮轨高铁之间的速度空白,它的问世,引领世界轨道交通技术的新突破,为“交通强国”增添又一战略“新引擎”。

      28、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

      大丝束碳纤维性能优越,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2022年10月10日,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该产品性能媲美国外同级别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从关键技术突破、工业试生产、产业化成功走向规模化和关键装备国产化,我国碳纤维生产和装备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29、C919大飞机

      由中国商飞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也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单通道干线客机。通过C919的研制,我国首次走完大型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及适航取证全过程。在十多年的研制中,C919先后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核心能力、锤炼了一批人才队伍、带动了一批产业发展,形成了支撑我国大飞机自主发展的能力平台。其研制成功,获得型号合格证,证明我国已具备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进行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自主研制和适航审定的能力,极大地振奋着中国航空界。

      30、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

      2021年12月20日,中国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完成发电机初始负荷运行试验评价,首次并网成功,发出第一度电。该工程于2012年开工建设,先后攻克了核电领域多项世界性、行业性“卡脖子”关键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高温气冷堆技术在中国华能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程应用”质的飞跃,标志着我国实现了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的“中国引领”。

      31、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

      “深海一号”能源站是世界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由中国海油设计建造。2021年6月25日,“深海一号”成功投产,是我国首个自主勘探开发的超深水大气田。2022年年底,“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使“深海一号”的天然气储量从1000亿立方米增至1500亿立方米,高峰年产量从30亿立方米增至45亿立方米。截至目前,气田已安全运行超600天,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30亿立方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2、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

     重型燃气轮机是发电和驱动领域的核心设备,体现了一个国家的重工业整体能力。经过13载自主研发,2023年1月3日,被誉为中国“争气机”的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F级50MW重型燃气轮机成功并网。重型燃气轮机由东方电气自主研制,填补了我国自主燃气轮机应用的空白。国内首台在中国华电的清远电厂使用,推动形成我国自主F级重型燃机设计、施工、调试、试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和工艺规范,为清洁能源领域提供自主可控全链条的“中国方案”。

       33、加强高端医疗设备攻关

       为进一步满足国家和人民需要,多家中央企业加快开展高端医疗设备攻关。以航天科工为例,新冠疫情暴发初期,航天科工二院航天长峰短时间内即实现了呼吸机装备全力保供、危重症呼吸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研制任务;积极推动医工结合,与院方联合研制出国内首个具备自主排痰功能的呼吸机通气模式。2022年,又率先研制出国内首款具备浓度自动补偿功能的一氧化氮(NO)治疗仪,提升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广泛性,切实造福百姓。2023年,掌握了ECMO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国产高性能ECMO(ACM9000)全系统重要实验成功,现已进入验证及准备取证阶段,对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助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人代会即将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聚焦党建引领、价值创造、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守牢底线这六个方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积极促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上挑大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