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让人民这座靠山更加巍峨

|原发: 《国企》

放大 缩小

文/李江棋 本刊记者 陈和煌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高举起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通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连同第一、二卷,让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这一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特别是深刻体会到“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的人民领袖,无论是在基层、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都始终把人民挂在心头、念在心里。无论是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还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都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充分彰显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怀。

历史一再昭示,“强大的失败,因为它脱离人民;弱小的胜利,因为它同人民联系在一起”。正是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鲜明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深刻阐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动力所在。

在新时代的奋斗进程中,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取得决定性进展,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能够成功应对,疫情防控斗争能够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就是因为我们党真心尊崇人民、真诚相信人民、真正依靠人民,凝聚起澎湃向前、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来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化,但霸权主义和“逆全球化”的现象和趋势仍然存在,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我国也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风险加大,应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需要我们更好地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这座靠山更加巍峨,才能不断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新境界。

让人民这座靠山更加巍峨,就是要把人民立场树得牢牢的。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进入新时代,关键就在于我们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治国理政的价值引领,坚定人民立场不动摇,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为了人民”的信仰不能变,必须始终树牢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执政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我们有些同志在“为了人民”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偏差。党的十八大以来,改进作风的强力之为,“打虎拍蝇”的雷霆之举,就是为了校正这个偏差。否则,我们就无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依靠人民”的信念不能变,必须始树牢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陈毅同志也普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依靠人民”的本质内涵。但我们有些同志看不清这一点,总认为自己比人民群众高明,高高在上,不愿与深入人民群众当中去、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殊不知,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一切工作和事业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自觉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自觉接爱人民群众的评判和监督,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植根人民”的信条不能变,必须始终树牢没有任何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的价值观。毛泽东同志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群众比作土地,我们只有扎根群众九能开花结果。这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根本经验。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要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大危险”,必须植根人民,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发展、创新的主体,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使我们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让人民这座靠山更加巍峨,就是要把造福人民的政绩稿得大大的。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国运。我们要时刻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这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共产党人的使命。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人民群众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我们必须坚持实干兴邦,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继续埋头苦干,兑现对人民的承诺。要下更大力气把增进人民福祉的网织得更紧更密。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我们要强化“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意识,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抓什么、推进什么,把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投向民生,按照全覆盖、兜好底要求,完善社保机制,提高社保水平。要下更大力气把幸人民福祉的网织得更匀更美。公平正义是人们的向往、幸福的尺度,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越是加快发展,越要破解公平正义的时代课题。一方面,加快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大,为促进公平正义奠定坚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深化制度改革,把“蛋糕”分好,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力。要下更大力气把增进人民福祉的网织得更实更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础上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实施更多惠民举措,努力开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之路,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让人民这座靠山更加巍峨,就是要把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得好好的。习近平同志强调,群众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活力。党的实践也充分证明,植根群众是我们特有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最大风险。特别是在奋力推进新时代的当下,更需要我们树牢群众观点,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饱含深情为群众办实,不遗余力为群众解忧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把群众团结起来。要始终把“问需”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硬前提。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利益需求日益金榜,对美好生活向往日趋多元。为此,我们要更加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把问需的触角辐射开,把问需的手臂伸到底,把群众难在何处、忧为何事了解透,切实在发展的每一步、施政的每一策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始终把“问效”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硬条件。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要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抓好政策执行的跟踪问效,从群众意见中明确改进方向,使我们的政策更好地找准群众真痛点、解决群众真需求、反映群众真期待。要始终把“问责”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硬手段。对那些漠视群众诉求、无视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坚决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定下“铁规矩”、画出“硬杠杠”,健全责任追究机制,高悬惩戒利剑,让那些群众反感的太平官、平庸官、推诿官无处藏身,让那些群众痛恨的拖拉之风、敷衍之风、塞责之风无以遁形。唯此,我们的执政根基才会更加牢固,发展动力才会更加强劲。

(责任编辑:顾庆良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