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党建好故事】输出乡村产业发展与产业振兴——蓝城乐居在“千万工程”源起地孕育乡村振兴青年人才

|原发: 国企

放大 缩小

《国企》杂志融媒浙江讯(党建好故事  江 风)蓝城乐居所属“千万未来乡创学院”是千万工程源起地“大梅林”向外输出乡村产业发展组织与产业振兴模式的学院,学院由大梅林共富联合体强村公司和蓝城乐居优社,联合国内多家大学的乡村发展机构共同组建。为深入贯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千万未来乡创学院积极发挥“千万工程”源起地的示范作用,致力于培养具备实干精神的青年乡创精英人才。

学院集教学、生活空间于一体,搭配一流的师资、课程,以参、学、研课程为重要特色,已开发《农村产业架构》、《强村公司组建运营》等70余门乡村发展专业课程,是以理念传输、实践教学和在地实训等形式进行长短训相结合的乡村振兴实训营地,是乡村创业人才的孵化器,为组织振兴与人才振兴提供培训服务。

▲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政府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智库专家、教授、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胡坚教授(左一)   蓝城集团副总裁、蓝城乐居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蓝城乐居优社董事长  裘黎明(右一)为大梅林“青年乡创人才实训营”授予营旗。

近日,经过十五天的实训,学院组织的首批青年乡创人才实训营圆满落幕。此次实训营从乡村策划、产业发展到品牌宣发、设计、摄影及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出发,不仅传授了乡村产业发展的专业知识与实用技能,更为乡创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结业仪式

▲精彩授课现场

▲实战活动组织

▲“毅行大梅林”与“乡村脱口秀”组织

在实训过程中,瓜沥镇组织部袁铉部长,强村公司董事长、八里桥村胡军其书记多次指导实训工作,并亲自参加了与学员们的座谈、夜话,共话“梅好未来”。瓜沥镇团委组织并引导辖区内的机关、村社、企事业青年团员与学员们共同学习“人工智能+乡村振兴”课程。

▲座谈、夜话现场

学员们在实训结束后都有深刻的总结和体会,都深刻认识到了乡村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并表达了自己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愿望和决心。


学员个人感悟节选


朱烨烨

总结这两周的实训,既包含了理论课程,也有实践案例的分析,让我系统地学习了乡村运营的知识,当然这可能是浅显的,更多的内容可能需要从实践和更多其他的渠道去学习。感谢这次培训给我们乡创青年提供了这么好的运营知识学习平台,未来我想会在乡村有更多施展拳脚的地方。

鲁婷婷

实训内容不知不觉间进入尾声,个人收获颇多。首先就如何看待中国现阶段面临的乡村发展问题时,我们应从时间维度思考乡村的过去成因、乡村的现在以及乡村的未来。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未必就是在乡村,而很可能在集镇。因此,就乡村振兴的课题,我们需要提高维度、全局化、长远化去思考,而不仅限于眼前短期的商业得失。

刘其鹏

这两周的实训生活让我有很多收获,有学到新知识也有得到锻炼。我会努力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传播给更多的人,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乡村发展。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各种乡村建设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乡村的明天努力奋斗!

千万未来乡创学院正是这样一个汇聚人才、交流思想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共同探讨乡村发展的未来,互相学习,相互启发,切身感受到乡村的无限魅力与巨大潜力。

▲第一期实训营合影

作为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企业力量,宋卫平先生的城乡建设服务理念,正在裘黎明先生的坚持下,在广袤的乡间大地生根发芽。蓝城乐居坚信,在“千万未来乡创学院”的孕育下,未来将有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投身祖国的乡村振兴事业,与全社会一起共同书写美丽中国、魅力乡村的辉煌篇章!


《国企》杂志(上下半月刊征订电话0571—86915636)并国企网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是《国企》杂志融媒浙江事业拓展的大平台。《国企》杂志创办于2006年,是全国党建研究会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唯一指定刊物,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刊,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支持创办,要求杂志订阅到各个党支部。一直以来重点文章均被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转载。作为《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大平台,正聚焦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倡导的”四千精神“。以启动“共建融媒浙江党建圆桌会“这一融媒体平台,为推进共建联建、整合优势资源,拟优选若干家共建单位,并以“共建联建,赋能服务”形式,确认“圆桌会会长、轮值会长、会员与团体会员单位”资格,推进双方分享“增值套餐合作共赢”赋能模式文本签订落地。让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强党建,促发展一一推进’八八战略‘和‘四千精神’以及‘千万工程’在国资民资与国企民企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取得浙江省高质量发展中如”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蓝城乐居创作采风基地“走深做实”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