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协会】越医薪传 —— 清代医家俞应泰及其《伤科秘诀》

|原发: 国企

放大 缩小

《国企》杂志融媒浙江讯(党建好故事  张居适)俞应泰先生是笔者祖父的外公,与笔者祖父的祖父张永川先生同为天元堂第十七代传人。本文以笔者早年发表的论文题目为题,一是基于俞应泰先生其人在张氏天元堂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二是其书《伤科秘诀》对后世张氏脊椎疗法的传承和创新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当年的论文主要是关于俞应泰先生的生平简介以及对《伤科秘诀》所论述内容的概述,而本文则重在挖掘先生所处时代的骨伤科现状及其承担的角色,并通过阐述《伤科秘诀》有关筋骨伤病之要义,融合汇通,守正创新,从而为张氏脊椎疗法奠定厚实的理论基石。


一、《伤科秘诀》的时代背景


骨伤科的起源很早,在原始社会中,先民们由于劳动打猎等活动,筋伤骨折发生较多。许多考古发现证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已经能运用药物外敷、针砭、按摩、导引等外治方法治疗骨伤疾病。但关于骨伤科的系统记载却很晚。许半龙在《伤科秘诀》序言中说:“我国医学,自上古以迄周秦,皆不出巫之范围,迫乎两汉张仲景之伤寒金匮,足为后世师法。华化元如庖丁解牛挥刀……;隋唐以降,若孙思邈之千金方,王焘之外台秘要,晋王叔和之脉经,皆有发挥;宋庞安时钱仲阳许叔微陈无择陈自明严用和其医法如弈秋遇敌,著著可法;金元之张刘朱李,……另辟畦畛;厥后薛立斋张介宾等,于寒凉攻伐外,力主温补;李濒湖之《本草纲目》,包罗宏富;清徐灵胎叶天士陈修园尤在京王孟英辈,……攻守奇正皆可以制胜;于是而医学各科,始厘然大备矣。然独于伤科一门,传书甚少。”

江浙一带关于骨伤科的最早记载是在南宋时期,也就是张氏家族随宋室南迁的时代。此后,在明末清初及太平天国、晚清时期,浙江两次成为主战场,骨伤科因军事需要,迅速发展至鼎盛时期。这期间,一方面从事骨伤科的医者人数增多,且部分内外兼修,临证经验不断积累。另一方面,医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张景岳的温补学说、命门学说以及朱丹溪的气血学说等,直接指导了筋骨伤病的诊疗,从而使骨伤科得以长足发展,并逐渐形成二大流派。一派在注重骨伤手法的同时,强调八纲、脏腑辨证,用药以平补为主;另一派则以经络穴位为依据,强调手法复位、点穴疗法及功能锻炼。

清代越地骨伤科在涌现出一批伤科名医的同时,开始出现和形成了以家传为主的伤科世医家族。据《山阴天元堂考略》中载,天元堂传至十七代张永川,得到了曾任太平军医官的名医俞应泰的大力支持。此后,天元堂充分发挥内外兼长的特色与优势,并融合骨伤两大流派之所长,在临证实践中,运用《伤科捷径》所载的治法、诊断、药方与方歌,救人疾苦,闻名于绍兴乃至整个浙江。《伤科捷径》再版时易名为《伤科秘诀》,许半龙在序言中是这样评价的:“盖伤科多赖经验与手术,有非笔墨所能阐述者,即《医宗金鉴》所载,亦本薛氏《正体类要》而扩充之耳,此外所见,惟上海钱松溪《伤科补要》,及绍兴俞星阶《伤科捷径》而已。”

俞应泰先生画像


二、俞应泰其人其事


许半龙在序言中继续写道:“俞星阶讳应泰,世籍山阴,居蠡城之后观巷,初习儒业,立志淡泊,凡济人利物,往往倾囊为之,博观内外医理,兼精伤科,故其书条理井然,法虽简而有实验,非闭户造车者,可得同日语也。”许序作于民国二十四年十月,与俞应泰所生活的同治初年相隔七十余载,故两人见面的可能不大。许半龙对俞应泰其书其人作如是评价,一是基于对《伤科秘诀》医理与实践的肯定,二是在考证作者生平时对其淡泊立志、博观精业的人格尤为赞赏。这是笔者的推断。由此也可想见他们是同一类人,有着相同的灵魂。我们再来看一下有关许半龙的介绍:

许半龙(1898~1939),字盥孚,又名观曾,吴江芦墟人。其人生历程虽然短暂,但医术精湛、著述颇丰,是上海中国医学院主要创始人之一,亦是沧社、国学商兑会及南社的成员,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难得的一位儒医。柳亚子与许半龙相交甚深,在其为许半龙所作的《静观轩记》(见《磨剑室文录》上册551页)一文中写道:“许子性渊默寡语言,每朋簪杂沓四座议论蜂起,独哑然无一言,间或微笑而已。其文朴质而无华,其为学务实而不噉名,盖真能无愧于静者。”寥寥数语,正是许半龙一生最好的写照。《伤科秘诀》的封面亦由许半龙题写,其书法苍劲而不失儒雅,落款略带童稚,大巧若拙,尤其是其钤印,以半个繁体龙字表示其名半龙,形神兼备,简约有趣。

《绍兴图书馆馆藏地方碑拓选》释文

俞应泰先生内外兼长,虽曾从军并专于骨伤和外科,却同样是一位简单、安静的儒雅医者。据《中医辞典》记载,先生本业儒,因妻病被庸医所误,后发愤攻医。关于他何时、因何从军则已无从考证,但自1863年辞去太平军伤科医官之职回到绍兴后,便心无旁骛致力于岐黄之道,悬壶济世,著书立说,其正骨、上骱、理筋手法在当时名闻遐迩。此时的张氏孝思堂已传至十七代,堂主张永川亦为清代名医,幼承庭训,精研《内经》、《针灸甲乙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景岳全书》等,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及妇儿科。据笔者父亲回忆,长辈们常常提起这两位祖辈,他们幼时原先一个居于漓渚小步,一个住在福全容山,两村仅一岭之隔。同治初年,张俞二人是久别重逢抑或一见如故虽无从查考,但两人自此同心合力、又结为儿女亲家却是不争的史实。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能在山阴张氏孝思堂的基础上扩建成集医馆药局为一体的天元堂。《绍兴图书馆馆藏地方碑拓选》载有“张春霞先生暨德配俞夫人合墓”之原拓,“十八传而至君……父讳永川,母唐氏,妻俞氏,子三,长拯民,次拯滋,次拯亢”,这是说张氏第十八代传人为张春霞,其父为张永川,其妻正是俞应泰之女俞氏,与笔者长辈的记述相一致。

年少时还听父辈讲述,我们曾祖母的父亲也就是爷爷的外公,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伤科大夫,在太平军从军期间,曾为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疗愈过腰椎伤病,也为主将李秀成等治过战伤,并因此得到封赏。虽然找不到相关文字记载佐证这段历史,但在笔者大伯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张载人先生所著的诗集《白发余音录》中,载有这样一首小诗,诗曰:

起义军营度幼年,刀枪剑戟等闲看。

天国今朝谁谓贼,两眼圆睁责妄言。

这首题为“祖母”的诗作,所言的对象正是俞应泰先生的女儿俞氏,她从小跟随父亲在军营中生活,在将士们的呵护下长大,刀枪剑戟,等闲观之,反清信仰,耳濡目染。能带家眷从军,说明在天国中担任医官之职的应泰公地位卓然。同时,在诗文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俞公及其后人对于太平天国的尊重以及根植于心田之中的民族情感。

张春霞先生暨德配俞夫人合墓拓片(绍兴市图书馆藏)


三、《伤科秘诀》筋骨伤病要义


《伤科秘诀》原名为《伤科捷径》,民国时期再版时易名。《伤科秘诀》共分治法、诊断、药方、方歌四个章节。在“治法”和“诊断”两个章节中,共论及32种伤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其中筋骨伤病23种,其他损伤9种。后两个章节分别是“药方”和“方歌”,共有38种内服、外敷方剂和40首方歌。现将书中所载与筋骨伤病有关的主要治法与常用方剂概述如下:

1、颈椎拔伸手法:如对颈椎错位的治疗,“项伤短缩,即令仰卧,用绢带络其下颊,伸解其头发,合作一把,扶正头部,以两足踏其肩,两手拿绢带及发,徐徐拔伸复原。”颈项短缩是脊柱错位的主要症状,这里介绍了具体的颈椎牵引拔伸方法,用绢带络其下颊可以用上力,相当于现在使用的颌枕带;清代蓄发,将患者长发并入绢带一并牵引,既可控制拔伸力度,徐徐发力,还可把握牵引拔伸的方向。拔伸手法之后,“外用生姜自然汁、酒、醋调神圣散敷缚,内服寻痛住痛散。”

2、腰椎按压手法:对腰椎错位的治疗,“令其覆卧,以绢缚两手于凳上,又缚两足于凳下,压之,自能复原”。复位之后,“敷神圣散,以绢缚定,内服乳香寻痛散”。对严重腰椎移位患者的治疗,“令患者覆卧凳上,用大砥木一块,置于腹下,用绢带缚其两肩与足于凳头,使鞠曲其腰……用软竹一片,从肩脊起……徐徐按入复原。”按压手法后,“敷神圣散,外用桑皮纸裹杉木皮一大片包护,系以软带。常服活血住痛散自愈。”可以看出,同样是俯卧位及按压手法,患者身体的角度不同、医者按压技巧及力度也不一样,两者的区别之处即是手法的精妙所在。

3、肩关节撑捻手法:如对肩关节脱骱的治疗,“先以消风散加痹药服之,并用温汤洗涤患处”,这是手法开始前的准备工作,目的是使肩关节周围肌肉放松。“然后令患者侧卧,使伸其手,与肩并齐,以足撑患者之胁,如此则骨伸而易入矣。又在肩后捻令患骨复原,再使手曲如摺叠式,不使动摇。”以足撑胁部用得上力,同时揣捻可调整位置。撑捻手法之后,“用韭汁调神圣散外敷,又以桑皮纸包杉木片夹住”,最后用绢带绑定之后,并内服活血止痛散。

4、膝关节拔捻手法:如对膝关节脱骱的治疗,“先以住痛散加痹药服之,外用温汤洗涤”,这与前述的一样,是手法开始前的准备工作,目的是使膝关节周围肌肉放松。“令患者仰卧凳上,缚住上身”,医者侧立于凳旁,“以拔捻令复原,用绢裹定”。拔捻二字,顾名思义是一边拔伸一边揣捻以达到复位的目的。膝关节复位后,“敷神圣散于绢外四周,用油纸包护不使活动,内服活血住痛散”。

除了以上描述的拔伸、按压、撑捻、拔捻等手法外,书中还记述了揣定、拨正、揣压、捻定、揣捻等正骨整脊手法,其适用范围、治疗体位、复位整复的原理与方法十分科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及操作技巧。

手法完成后最常使用的外敷方剂为神圣散,可根据需要用生姜汁、韭汁、酒、醋或白蜜等调配后敷于患处。神圣散组成为川乌、草乌、芙蓉叶、白芷、白芨等分研细。内服方剂包括手法前或手法后服用的两类方剂,前者常用住痛散、止痛散或消风散加痹药口服;手法结束后常用寻痛住痛散、活血住痛散、乳香寻痛散、必效散或至神散等加减服用。

笔者根据以上《伤科秘诀》筋骨伤病之要义,结合天元堂经络调理术,挖掘整理、传承融合,创新应用于脊柱疾病及脊源性疾病的辩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具体内容在下文中作详细介绍。


笔者2014年11月发表在《浙江中医杂志》上的原文


《中医辞典》载:“俞应泰,清代医家,字星阶,浙江绍兴人。本业儒,因妻病被庸医所误,后发愤攻医,精伤科,著有《伤科秘诀》,另著有《内科摘要》、《外科探源》等”。俞氏曾任太平军军医,精内、外科,正骨、上骱、理筋手法更是名闻遐迩。同治2年(1863年)俞氏回故里,与山阴小步天元堂主张永川意气相投,相见如故。俞应泰不但鼎力支持张氏扩建天元堂,还与张氏结成儿女亲家,将女儿许配张永川之子春霞为妻。从此,天元堂之事业发达,声名鹊起,不但百姓口碑甚佳,亦为医药同行所瞩目,这在《山阴天元堂考略》中有详细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俞应泰所著《伤科秘诀》是国医出版合作社、仓昌书局发行的医学文库单行本之一,民国24年(1935年)初版。由著名儒医、上海中国医学院创始人之一的许半龙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许序记载:医学各科,独于伤科一门,传书甚少。盖伤科多赖经验与手术,有非笔墨所能阐述者,即《医宗金鉴》所载,亦本薛氏《正体类要》而扩充之耳。此外所见,惟上海钱松溪《伤科补要》及绍兴俞星阶《伤科捷径》而已。许先生接着对《伤科秘诀》的出版缘由及著者作了详细介绍,并不乏溢美之辞。序中这样记述:顾《伤科捷径》向无单行本,徐子鸿经,觅得原本,易其名曰《伤科秘诀》,刊将竣,嘱为一言。按俞星阶,讳应泰,世籍山阴,居蠡城之后观巷,初习儒业,立志淡泊,凡济人利物,往往倾囊为之。博贯内外医理,兼精伤科,故其书条理井然,法虽简而有实验,非闭户造车者,可得同日语也。由此可见,《伤科秘诀》即《伤科捷径》。《伤科秘诀》共分治法、诊断、药方、方歌四个章节。并附录俞慎初“关于创伤之救护与治疗”及许子香“中医药与军事疗伤方剂”二文,另有若干医学文库书籍的广告,当时定价二角五分。

《伤科秘诀》前二章是“治法”和“诊断”,共论及32种伤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其中骨伤23种,涉及颅脑、腹部、眼、鼻、耳、舌等损伤共9种。从其记载的内容看,既有特独的中医伤科治伤特色,也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其外科手术也达相当水平。如对颈椎损伤的治疗,“项伤短缩,即令仰卧,用绢带络其下颊,伸解其头发,合作一把,扶正头部,以两足踏其肩,两手拿绢带及发,徐徐拔伸复原。外用生姜自然汁、酒、醋调神圣散敷缚。内服寻痛住痛散。”其治疗体位、牵引复位的原理与方法十分科学,与现代对颈椎损伤的初期治疗方案非常相似。

又如对两肘骨折的治疗,“先以消风散加痺药服之,医者宜坐于患者之侧,双手捻定患者之肘,伸脚踏其腋下,徐徐拔伸,用手捻令复原。以姜汁、酒、韭汁调神圣散,摊油布上贴之。又用松木皮三片,刮去粗皮,长短以患处为则,用绳连结如栅栏状,以油浸透夹之。”详细介绍了骨折复位前的镇痛用药、整复的手法技巧和要领,整复后的外用药以及用松木皮固定的详细方法。接下来,对如何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何加强功能锻练以及内服用药,俞氏是这样记述的:“宽紧不宜过度,以巾络手肘,悬于颈上。宜时常伸缩,使手腕不强,否则不易曲伸。内服加减活血住痛散。如夹伤起泡,不宜刺破,用黑神散调敷即愈。”

作者尚对肠出、咽喉割破及眼球外出等伤病进行外科手术描述,如“将所出之肠轻轻送入,以细丝线缝合,敷桃花散。如干燥,用乳汁润之,内服住痛散。如口伤不合,以青油调白金散敷之。如肠有复出之状,仍以手送入。煎人参枸杞汤淋之,其口自合。”关于咽喉割破,俞氏是这样记载的:“左为食喉,右为气喉,如少许破损,亦可救治,用细丝线缝合,敷桃花散,四围敷神经散。”

《伤科秘诀》的第三、四章分别是“药方”和“方歌”,共有38种内服、外敷方剂和40首方歌。俞氏所记载的方药剂型完备,有散剂、汤剂、丹、丸及膏剂等。痺药昏昏散是麻醉方,药物组成:草乌、骨碎补、香附、川乌各等分,研细姜汁下。桃花散和半香散是止血治金疮方,桃花散的药物组成:生大黄四两,风化灰八两,研细炒至成桃花色,再研极细用。住痛散、加减活血住痛散、寻痛住痛散、乳香寻痛散、消风散和止痛散等均有良好的镇痛止痛作用,如住痛散的用药较为讲究,其药物组成为:草乌、川乌、小茴香各一钱,川芎、当归、厚朴、桂枝、羌活、穿山甲、木瓜、甘草、赤芍、独活各五钱,白芷一两,麝脐香二厘,研细每服二钱,姜汁下;而止痛散的用药则较为朴实,其药物组成为:当归、川芎、生地、白芍、骨碎补、防风、木香、地骨皮、合欢皮、乳香、没药(去油),血竭各等分,研细酒下。

至神散、怀金丹和神圣散是俞氏治跌打损伤的招牌制剂,如至神散内外均效,内服每服三四分,用热酒送下,忌食生冷。至神散的药物组成为:地鳖虫(酒洗)一百二十个,乳香、没药(去油)、当归(酒洗)、血竭、桃仁、苏木各一两二钱,雄黄、砂仁、半夏、巴豆霜各六钱,山漆八钱,研细。怀金丹的药物组成为:乳香、没药、自然铜(煅醋淬)、煅龟板、地鳖虫(酒洗)、巴豆霜、归尾、月石、骨碎补等分,酒服八厘。怀金丹除专治跌打损伤之外,尚可用于痨症、吐血及妇女月经不调等。

俞应泰所著《伤科秘诀》封面、扉页

《伤科秘诀》所载的接骨方也颇具特色,接骨神方为丸,接骨紫金丹、夺命接骨丹、接骨二厘丹为丹。接骨神方的药物组成为:乳香、没药各五钱,自然铜(煅醋淬)一两,滑石二两,龙骨、赤石脂各二钱,麝香一分,研细,黄腊溶化为丸,每服一钱,酒下。接骨紫金丹可治诸骨折断、气血攻心或不省人事者;而接骨二厘丹既可内服,也可加味后姜汁和热醋调敷外用。尚有接骨散剂,如七厘散,药物组成为:麝香一分三厘,冰片一分三厘,儿茶二钱五分,红花、乳香、没药各一钱五分,血竭一两,辰砂一钱三分,研细,每服七厘,酒下。

此外,治疗骨伤的合欢膏,通络活血的洗方天仙散,专治外伤溃疡的辛香散、海龙散和珍珠散,治外伤久不收口的掺金散、独神散,用于生肌收口的生肌散和止痛生肌散等,组成了俞氏伤科的用药体系,辨证施治,满足临床的需要。药方章节中还载有治破伤风的玉兔散,治烫伤的白灵膏和庚戊丹,以及专治小便不通的导泉散等验方。

40首方歌是《伤科秘诀》中的精华部分,充分体现了俞氏熟读经典、贯通医理、兼精内外、尤重实践的行医和治学精神。如“内伤脏腑地芎归,乌药桃兰乳没推。苏木通香与续断,生甘姜酒一齐来。”“胸中瘀滞用砂仁,血气攻心淡豉增。气塞丁香喘枳杏,心摇胆草朴与陈。”“四肢战动用辰砂,远志胡连酸枣加。龙骨木通并虎骨,茯神重用治无差。”“脚伤独活膝威灵,结尾茜艽薏苡仁。乌药红花同穿甲,五加赤芍酒煎吞。”从这些方歌的用药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非常重视损伤与内脏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调气血治损伤,以补肝肾疗骨伤。另外,用词精炼、易学易记的方歌歌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俞氏深厚的医学和儒学功底。

值得一提的是,《伤科秘诀》编者将俞慎初“关于创伤之救护及治疗”一文作为附录在书末全文刊出,或许是基于两文可相互弥补以概括当时伤科发展之现状。俞慎初(1915~2002),男,福建福清人,当代中医学家,中医医史学家,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193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1935年,也就是《伤科秘诀》初版的那一年,毕业二年的俞慎初才20岁。两位俞氏,一个是清代名医,一个是少年才俊,在《伤科秘诀》上邂逅,也不失为中医史上的一则佳话。

综上所述,清代医家俞应泰精伤科、兼长内外科,自成一派,已逐渐被后世所认识;所著之《伤科秘诀》,作为清代伤科著述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医理及实践经验也值得进一步挖掘及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


张居适,1984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1988年赴日研修,师从日本脊柱外科学会会长、兵库医科大学圆尾宗司教授。1998年晋升主任医师,历任浙江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绍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院长、绍兴市中医院院长、绍兴市中医药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历任中国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理事、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分会理事、浙江省老年运动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浙江省骨科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康复学会理事、浙江省整脊专业委员会理事、绍兴市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等。

现为绍兴城东医院《伤科秘诀》传承基地、天元纪骨伤整脊馆馆长,浙江天元纪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中信泰富健康骨科&康复联盟主席。浙江张氏脊椎疗法第五代传人。

在脊柱关节病及骨伤科专业领域,对颈腰椎疾病、骨关节疾病、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以及骨科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造诣颇深,在国内率先开展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术、首创张氏膝关节疗效评价标准。在融合中西医、正骨整脊及无创治疗领域颇多理论和临床创新,提出“元气—督脉—脊柱轴”学说、通督扶阳理论、奇经八脉开阖枢理论、脊源性疼痛学说等理论和治疗脊源性疾病的八大原则(治脊八法)。先后10余次获省、市科技成果奖项和多项国家技术专利。主编《越医薪传》、《颈腰椎病必读》、《神经与运动损伤必读》等专业和文化著作。科研学术成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


《国企》杂志(上下半月刊征订电话0571—86915636)并国企网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是《国企》杂志融媒浙江事业拓展的大平台。《国企》杂志创办于2006年,是全国党建研究会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唯一指定刊物,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刊,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支持创办,要求杂志订阅到各个党支部。一直以来重点文章均被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转载。作为《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大平台,正聚焦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倡导的”四千精神“。以启动“共建融媒浙江党建圆桌会“这一融媒体平台,为推进共建联建、整合优势资源,拟优选若干家共建单位,并以“共建联建,赋能服务”形式,确认“圆桌会会长、轮值会长、会员与团体会员单位”资格,推进双方分享“增值套餐合作共赢”赋能模式文本签订落地。让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强党建,促发展一一推进’八八战略‘和‘四千精神’以及‘千万工程’在国资民资与国企民企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取得浙江省高质量发展中如”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蓝城乐居创作采风基地“走深做实”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