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要闻】向社会和市场释放了明确而积极的信号——绍兴出台“民营经济33条”

|原发: 国企

放大 缩小

《国企》杂志融媒浙江讯(党建好故事  江 风)绍兴民营经济发展再迎重磅利好。

10月10日,浙江省绍兴市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33条措施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绍兴市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这份高规格的重磅文件,向社会和市场释放了明确而积极的信号,为绍兴民营经济敲响“定音鼓”。

据介绍,该《措施》分7个方面共33条,与“省32条”高效衔接和融合贯彻。

《措施》直面绍兴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的紧要关切,直面重大机遇,也直面各类难点、痛点、堵点与忧点。比如,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预期不稳、信心不足、保障不够等问题,绍兴将加大产业基金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支持,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全力保障企业用能和排放需求。再如,绍兴将推行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订,进一步发挥企业家经济活动主体作用,将企业家参与政策制订作为涉企政策制定出台的必要环节。

针对性强,才真诚、解渴,此次还有不少实打实的创新举措值得关注。比如绍兴在全面承接“省32条”基础上,将用地、用能、资金支持民营经济比例由“3个70%”提高到“3个80%”。又比如将全面推行“5个越”系列:“越省心”宽容式市场管理、“越快办”便捷式极简审批、“越快兑”集成式政策直达、“越满意”增值式政务服务、“越智慧”无感式监测评价,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打好助企惠企“组合拳”。

“这次绍兴出台的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33条’和183项细则,是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对冲下行压力、提振发展信心的务实之策,更是助企惠企利企的硬核举措,可以说是干货满满、亮点纷呈。”绍兴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将会同有关部门从多方面抓好措施的贯彻落实,确保政策效应充分释放,落实落地。

民营经济是绍兴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截至2023年9月,绍兴全市共有民营企业22.73万家,77.15万户市场主体中,民营主体占比96%以上。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85%的就业、8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制造业增加值,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可以说,民营经济强则绍兴强,民营企业稳则绍兴稳。


答记者问


问:我市民营经济33条政策措施有不少是体现绍兴标识度的特色内容,请问在制定过程中是如何考虑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这次发布的民营经济33条政策措施,概括起来就是“三个真”——

一是真心实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始终尽其所能解决企业所盼所需。国家“31条”、省“32条”出台后,市委温书记两次批示要求“快出尽出”,市政府施市长多次指示并专题研究,各地各部门积极呼应协同。我们迅速行动,坚持“顶格承接、全面覆盖”“立足实际、精准施策”“增量扩面、适度超前”“政企互动、力求实效”原则,政策制定充分体现了开放式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开门听意见,市发改委会同5个涉企部门分组赴各区、县(市)专题调研,走访座谈各行业大、中、小企业近百余家,依托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发放企业问卷1000份,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汇总梳理吸纳到政策中;头脑风暴法,结合调研走访,两次召集16个责任部门集体会商,集思广益,充实完善,谋划提出了一揽子切实可行、标识鲜明的举措;加码系统谋,通盘考虑,高位谋划,预留窗口,政策力求上市公司、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全覆盖,一二三产全覆盖,政府投资、国企投资、民间投资项目全覆盖,招引项目、内生项目全覆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全覆盖。

二是真招实货。我们始终坚信政府“快人一步”才能助推企业“胜人一招”,所以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调研,第一时间会商,主动作为,精准施策;我们始终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换取企业过“好日子”,聚焦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突出政策“四两拨千斤”的导向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尤其在打造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监管、便利高效顺畅的政务服务和优化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和极简审批等方面,作了新的明确拓展;我们始终坚守“帮扶不设天花板”,集聚全市力量,拿出最大诚意,进行全方位“升级加码”,33条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迭代升级。每一条都实实在在,有力度、具温度、更解渴。

三是真金白银。主要表现在三大亮点:“3个80%”。《若干措施》在全面承接“省32条”基础上,将用地、用能、资金支持民营经济比例由“3个70%”提高到“3个80%”(市产业基金投向民间投资项目比重提高至80%,新增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用于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比重提高至80%,每年新增能耗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的比重不低于80%),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做优做强的担当和决心;“五个越”品牌。《若干措施》全面推行“5个越”系列:“越省心”宽容式市场管理、“越快办”便捷式极简审批、“越快兑”集成式政策直达、“越满意”增值式政务服务、“越智慧”无感式监测评价,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打好助企惠企“组合拳”,充分彰显我市大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进一步体现新导向新举措新生态;“10大”特色举措。结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实际及企业诉求,谋划推出深化增值式政务服务、激活制造业项目“内生动力”、实施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上市企业“五本账”、开展“5·27爱企行动”、探索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等10项凸显绍兴特色的标志性举措,内容更接地气,更符预期,以期把政策“含金量”切实转化为民营企业“获得感”。


问:作为民营企业大市,绍兴如何引导民营企业家稳预期、强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回答: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把提振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力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推动构建高水平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健全亲清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和倡导“三张清单”,细化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家制度。深入开展“亲清直通”暖企专项行动,迭代升级“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建立企业困难问题帮扶落实闭环机制。畅通参政议政渠道,组建界别委员工作室,围绕发展难点、堵点、痛点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深入推进清廉民企建设,开展“百千万”行动(百家标杆、千家创建、万家参与),成立“清风同行”民企廉洁联盟,组建“廉洁共建”银企廉洁伙伴,聘任“合规护航”清风服务员,推动政商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目前,全市已创建清廉民企标杆企业70家。

二是持续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打造“之江同心·越商越行”服务矩阵,构建“思想同向、服务同行”服务体系。聚焦一个中心,即思想政治引领这个中心,深入开展“越商永远跟党走”领航行动,绍兴“加强思想引领 凝聚越商力量”的做法,在中华工商时报、学习强国平台上作了专题宣传推介。深化六项服务。一是进一步做实政策服务。开展经济形势和政策宣讲进商会、进企业活动,强化政策宣传,推动政策落地。二是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创新开设“金融大讲堂”,推进银企对接,加大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力度,助力民企稳进提质。三是提升数字引领服务。举办“数字行”“数字营”系列活动,选树和宣传一批民企数字变革优秀案例,助力提升民企数字变革能力。四是强化法律维权服务。深化与公检法司合作,开展“枫桥式法护民企”专项行动,创新打造“商会+N”枫桥式护企发展新平台。五是助力民企“走出去”服务。9月初成功召开由近400名在外越商参加的海内外绍兴商会年会,努力为在外越商交流合作提供平台和服务。六是开展越商健康关爱服务。建立越商关爱机制,开设健康讲座和咨询、组织企业家体检等健康主题活动,营造关心关爱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三是持续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牵头做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人文环境工作,深化“两个健康”集成改革,打造共同富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标志性成果。开展“同心共进·青蓝接力”工程,建立新生代企业家人才库,举办政治事业“双传承”示范培训班,创新开展“越商越行·创业思享荟”主题沙龙,助力新生代企业家健康成长。开展“1+7”爱企系列行动,发布表彰2023“风云越商”“新锐越商”和绍兴市民营企业“1+4”榜单,举办优秀民营企业风采展,在主流媒体发表绍兴入围2023全国民企500强系列宣传分析报道30余篇,全力打造尊企重企护企爱企营商环境。在今年发布的浙江省新型政商关系“亲清指数”榜单中,绍兴位列全省第二。


问:民营企业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节点。请问市经信局程绪平副局长,在“链主”带动和“链长+链主”协同方面,政策如何精准聚焦、精准发力?

回 答:感谢记者朋友对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链群培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制造业是民营经济的主阵地,民营企业是制造业的主力军。去年以来,我们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启动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4151”计划,集中精力打造现代纺织、集成电路等“10+2”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致力进一步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聚焦“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积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通发展,有效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绍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绍兴正在积极探索产业链群培育“链长+链主”协同发展的新路子,紧紧锚定“10+2”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着力构建“链长”牵头、“链主+伙伴”携手推进、链群共建三大协同机制,统筹推进创新强基、补链强链、数字赋能、企业协同、开放畅链、服务护航六大行动,加快形成“链长”统筹、“链主”主导、“专精特新”伙伴联动的协同发展格局,全力争创先进制造样板区。

在政策安排上,我们将民营企业主体培育作为着力点、将产业链融通发展作为落脚点、将产业生态打造作为支撑点、将“一链一策”作为突破点,不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加强政策精准滴灌。主体培育方面:建立企业成长评价管理机制,加快打造具有竞争力和辨识度的企业雁阵梯队。重点培育省级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80万元奖励。积极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各给予100万元奖励。加大一流企业培育力度,对获评省级、市级“链主”的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和20万元;对省级“雄鹰”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当年新增列入“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给予不低于100万元奖励,最高可达1000万元。产业链融通发展方面:支持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和知识产权联盟,对当年新增认定为省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的牵头企业,奖励50万元。产业生态打造方面: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链主”企业研发生产配套产品,组织开展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对接活动,对牵头举办省级、市级“十链百场万企”活动的“链主”企业,分别给予每场活动25万元和15万元的补助。“一链一策”方面:已相继出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产业、内生项目等专项政策,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先进制造业强市政策体系,持续优化政策绩效评价,为产业链固链强基聚势赋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最优环境。


问:国家和省级层面陆续出台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绍兴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方面有哪些举措?

回答:民间投资是拉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长期稳定在6成左右,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若干措施》除了全面顶格承接上级政策,我市主动作为、加码加力,全力提振民间投资信心,鼓励民营企业家“安心建”“放心干”“省心管”,持续掀起新一轮民间投资热潮。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更”:

1.领域更宽。一是建立三张清单。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建立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目“三张项目清单”,放宽市场准入,细化负面清单,进一步明确民间资本进入路径,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项目推介、跟踪调度长效机制。二是做强项目储备。提前部署、迭代储备一批民间资本可参与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动甬金高速改扩建、甬金衢上、诸嵊高速等经营性高速项目组件准备,全力吸引更多民营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三是加大推介力度。聚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投资等领域,梳理推送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级推介清单,上个月我市11个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首批推介,总投资近200亿元,涵盖城建、交通、文旅、共同富裕等多个领域。

2.保障更实。刚刚我也提到,我市将用地、用能、资金支持民间投资比例由省定的“3个70%”提高到“3个80%”,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支持民间投资的担当和决心。今年以来,我委会同各地各部门抢抓机遇、敢为善为,资源要素争取数量全省领先、创历史新高。截至9月底,资金方面:144个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当年贷款需求212亿元、居全省第2位;发行企业债券6只总规模37.7亿元,居全省第2位;用地方面:17个项目列入2023年省重大产业项目,获土地指标奖励4121亩,项目数、奖励指标数均居全省第1位;19个项目列入国家用地单列,新增用地33350亩,项目数、用地数均居全省第2位;用能方面:保障中芯三期等31个重大产业项目能耗指标105万吨。下一步,我们将紧盯国家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政策“窗口期”,全力拼抢更多资源,有效缓解民间投资项目建设要素制约。

3.机制更活。一是穿透式服务。充分发挥我市项目“全周期管理”优势,落实落细前期评估导则、前期研究办法、问题预警处置、分级分类协调、常态服务指导等工作机制,块抓条保、压实责任,节点攻坚、闭环推进,实现堵点难点早发现、早协调、早解决,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二是极速式审批。持续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低风险小型项目“最多15个工作日”改革,确保全过程审批“最多80天”实现率100%。推广运用区域评估、“标准地”“代办制”等创新经验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合并审批等提速举措,畅通“绿色通道”,推动更多民间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三是亲清式沟通。落实“四个定期”调度评估机制,建立重大民间投资项目领导联系机制,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加强优秀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项目常态化正面宣传,组织评选年度民间投资“十佳精品项目”“十佳明星企业”,选树典型、表彰先进。


问:在《绍兴市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若干措施》的六条新增条款中,其中一条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请问,市场监管部门有什么具体的做法?

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绍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连续四年排名全国前十,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此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作为《绍兴市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若干措施》新增条款,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做优做强的重要抓手。从具体来讲,市场监管部门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在加大打击方面,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监管,常态化开展“雷霆”“铁拳”“亮剑”“护航亚运”等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特殊标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通过“线上监测+线下巡查”的方式,提升线索发现、执法办案、维权助企的精准度,严厉惩治侵犯商业秘密、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和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今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办知识产权案件150余件,移送公安部门18件。浙江中野农机装备有限公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罚款1055万余元,是我省近年来知识产权领域罚没款最高的案件,荣获2022—2023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十佳案例行政诉讼及司法程序案件。

在快速维权方面,今年正值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我市充分发挥优势,按照“防范在先、能调不裁、能裁不诉”的原则,创新知识产权纠纷多元治理模式,全面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置专项行动,简化办案流程,压减办案周期,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纠纷处置效率。成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纠纷快处(调)中心,推动纠纷靠前化解。今年以来,全市已调解知产纠纷案件174件,涉诉金额405.3万元,行政调解成功率100%。全省知识产权纠纷快处专项行动推进会在绍召开,相关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在部门联动方面,联合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海关等部门共同签署《绍兴市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合作框架协议》《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线索快速反应机制》等,打破部门工作壁垒,持续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协作工作机制。推进枫桥式“法护知产”协同保护工作,在知识产权纠纷预判预防等12个方面开展联通联动,对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和行政调处中发现的可能引发批量维权和大量诉讼的情形及时发布预警,已累计完成79个案件的司法协助、4个知识产权案件的诉前处置。

下一步,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工作体系,发挥知识产权战略要素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变量作用,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推进共建共治。做深做透知识产权纠纷“防范在先、能调不裁、能裁不诉”多元化治理文章,推动仲裁、裁决、调解和行政确权的有效衔接,更大限度推动知识产权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二是聚焦严格打击。突出专业执法、严格执法、精准执法,探索违法行为发现、处置、预警全链条闭环机制,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领域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三是加强海外援助。推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建设,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海外维权,助力本地企业“走出去”。


问:今年各级领导在大会上提到企业合规,但不少企业对企业合规没有明确概念,请简单讲讲什么是合规,为什么要推动合规?绍兴是如何推进企业合规的?

回答:“合规”通俗讲就是“符合规则”,“企业合规”就是“企业经营管理要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准则、国际条约,以及公司规章制度等‘规则’要求。”据调查,企业经营中超过60%的损失与法律风险有关,且同产业企业在经营中法律风险事项比较集中。而我市中小企业众多,且普遍对合规不够重视,制度不健全,人才储备不足,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加强重点产业合规体系建设就是通过调动企业的自我监管积极性,提升企业治理能力,从而实现合规风险的有效防控,这也是企业在经济大潮中行稳致远的“安全阀”和“压舱石” 。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等中央文件明确要求企业树立合规意识,守法诚信、合法经营。在今年全省“一号改革工程”大会上,省委也要求推进合规体系建设,让企业提前知晓法律“底线”、自觉不触“红线”。绍兴积极抓落实,重点产业合规专项行动已列入“一号改革工程”首批12+X项重点工作。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抓好重点产业合规建设。开展重点产业合规专项行动,制定《绍兴市重点产业合规专项行动任务清单》,推进编制“涉外、劳动者权益保护、行政奖补、纳税、特种设备、知识产权、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政商关系”等9个通用性专项合规指引,各区、县(市)确定集成电路(越城)、纺织印染(柯桥)、伞业(上虞)、袜业(诸暨)、机械(嵊州)、轴承(新昌)等6个重点产业合规方向并同步推进重点产业合规中心(点)建设。

二是全面整合企业合规资源。市司法局和绍兴文理学院双方合作共建“绍兴市企业合规研究中心”,按照智库型科研机构进行管理,全面推动企业合规学术研究和合规人才培养。结合本地重点产业领域实际,组建了“绍兴市合规人才库”,首批吸收包括律师、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专家学者等专业人才62人。开展“律护营商·法助共富”专项行动,组织律师事务所与114家商会签订法律顾问合同,研发“企业用工一站式法律服务、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应收账款管理”等十多个法律服务产品,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定制服务”。

三是推动出台一批合规指引。诸暨市检察院联合工商联、袜业行业等单位出台《关于促进袜业行业企业合规发展的意见》,柯桥区检察院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单位出台《印染行业企业知识产权合规指南》,推动优势产业规范发展,合法经营,实现“办理一类案件,扶助一批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示范效应。目前我市纺织印染、袜业、轴承产业被列入省级预防性重点产业合规指引目录初选名单。市税务局的企业纳税合规通用指引和诸暨袜业、嵊州小吃、新昌轴承等三个产业合规指引已完成编制。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重点产业合规专项行动,以市企业合规研究中心和合规人才智库为依托,重点建设区、县(市)重点产业合规中心,构建“1+6”“理论+实务”模式,联合商会、产业协会等,探索开展“点单式”合规服务,更好地指导企业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防控,助力我市加快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国企》杂志(上下半月刊征订电话0571—86915636)并国企网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是《国企》杂志融媒浙江事业拓展的大平台。《国企》杂志创办于2006年,是全国党建研究会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唯一指定刊物,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刊,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支持创办,要求杂志订阅到各个党支部。一直以来重点文章均被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转载。作为《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大平台,正聚焦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倡导的”四千精神“。以启动“党建好故事会客厅“这一融媒体平台,让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强党建,促发展一一推进’八八战略‘和‘四千精神’以及‘千万工程’在国资民资与国企民企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取得浙江省高质量发展中如”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蓝城乐居创作采风基地“走深做实”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