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时政】“四千”精神是怎样一种精神?竟让企业家流泪

|原发: 国企

放大 缩小

《国企》杂志融媒浙江2023年6月2日讯(胡 坚)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强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讲到:经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也依赖客观条件,但更需要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希望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坚定信心再出发。说到这里,我不由想起当年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创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虽然现在创业的模式、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那样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是永远需要的。

最近,我遇到一位在北京工作的企业家,他说,当他听李强总理讲到“四千”精神时,当场就落泪了。他说,我从来没有听谁说过这个精神,好像就是说我,我一辈子走到今天,真的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对于“四千”精神,浙江人比较熟悉,耳熟能详。据说,“四千”精神最早是绍兴提出来的。1986年,绍兴县供销工作者协会向全县13000多名乡镇供销员发出倡议书,首提“四千”精神,很快引起县委、县政府的注意。1987年,中共绍兴县第七届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全民、集体企业也要像乡镇企业一样,发扬“四千”精神,积极开拓市场。至此,“四千”精神成为企业界的共识。在我的记忆中,温州人很早也常说“四千”精神,那“会说温州话,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语言中,表达的同样是这种精神。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人敢于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推行包产到户,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推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不等不靠,主动求变,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孕育了一大批勇立潮头的改革先锋,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我多次讲过一个案例:我在意大利遇到一群温州人,站在马路边做生意,前面摆满了从义乌小商品市场进的货。这些人意大利语不会讲,英语不会讲,普通话也不会讲,只会讲温州话。她们每人手里拿着一个计算器,见到外国人来,就手指商品,再指着计算器上显示的数字。如果外国人认为太贵,摇头,她们就在计算器上减,一直减到成交。我问她们:“你们就是这样做生意的?”她们说,在意大利已待了8年了,赚了好多钱。我听了非常感慨:精神远比语言重要。她们没有与外国人直接交流的语言能力,但是,就是凭着这种“四千”精神在国外活下来,并赚了钱,这就是浙江人中的典型代表。

当前,我们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面对各种风险与挑战,新的征程极其需要这种“四千”精神。人要走得快靠智慧,走得远就要靠精神。有个理念:过河,可以顺水,也可以逆水,只有逆水者才能到达高峰。“四千”精神创造了浙江发展的奇迹,也一定会创造中国发展的未来。(本文作者胡坚系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协智库专家)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