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品牌】浙能集团:向洋而行,强力赋能浙江“地瓜经济”提能升级

|原发: 浙能集团

放大 缩小

《国企》杂志融媒浙江讯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浙能集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服务浙江“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加快构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全力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努力在全省经济大局中勇担重任、展现新作为,集团海外业务交出高分答卷。


5月22日下午,浙能集团下属浙能迈领公司在浙江舟山进行船舶脱硫改装的CMA CGM MUMBAI号集装箱船顺利完成试航,移交德国哈劳航运公司投入运行,标志着该公司本年度以来已完成船舶脱硫改造(新建)数量达到80船套,创历史新高。


抢抓全球能源转型机遇,浙能集团紧盯国内外能源市场,持续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提升资源全球化配置水平和企业清洁低碳化、国际化发展水平,壮大“地瓜经济”,实现“双向赋能”。


深化交流推动全球资源配置


就在本月,塞斯潘(Seaspan)、海洋网联船务(ONE)、碧辟(BP)全球液化天然气、霍尼韦尔(Honeywell)、中国中化、中国电建等企业先后来到浙能集团及所属企业深入交流,共同推动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 浙能集团与塞斯潘(Seaspan)公司进行业务交流。祝益军 摄

↑ 浙能集团与碧辟(BP)全球液化天然气公司进行业务交流。张政 摄

↑ 浙能集团与霍尼韦尔(Honeywell)进行业务交流。祝益军 摄


这一系列组合拳,正是浙能集团强力赋能浙江“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的创新实践。作为一家负责任的综合型能源企业,浙能集团积极响应全球能源转型趋势,抢抓战略机遇,加强全球能源资源配置,以外补内,致力为全省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稳定、清洁的能源服务保障。


近日,浙能集团实控企业中来股份与阿联酋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Masdar下属的STC公司正式达成了关于为STC乌兹别克斯坦项目供货1GW光伏组件的协议,投运后每年将为乌兹别克斯坦100万个家庭输送清洁电力,每年减少1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浙能集团参股的巴西圣西芒水电项目,为巴西第九大水电站,为浙江省属国资第一个海外实业类能源项目,获评省国资后评价A级项目。自交割以来,累计发电量约370亿千瓦时,为巴西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浙能集团与阿联酋Masdar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常刚刚 提供


1-5月累计签订海外环保工程订单超4亿美元


近日,浙能集团的技术人员飞跃4000多公里,抵达赤道以南的印尼Morowali工业区新建6台380兆瓦燃煤发电厂项目现场,开展为期半年的技术服务工作。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另一批浙能集团的技术人员正在与希腊OPTIMA公司开展船舶脱硫业务的商务技术洽谈。过去的5个月,浙能集团以环保核心技术为牵引,加快抢占全球环境治理市场,商务技术团队分赴8个国家和地区,对接客户60余个,全力拓市场抢订单,累计签订海外环保工程订单超4亿美元。

↑ 浙能集团船舶脱硫业务团队正在与海外客户进行现场洽谈。刘猛 摄


“我们在全球每承接一个船舶脱硫改造订单,都会带动国内包括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在内的全产业链企业的就业。据估计,一艘船的船舶脱硫改装能为社会创造出80个就业岗位需求。”浙能集团船舶脱硫业务负责人王汝能告诉记者。

↑ 浙能集团为瑞士MSC航运公司ASTRID号集装箱货轮进行脱硫改造。蒋振超 提供


浙能集团依托浙江“一号开放工程”带来的政策机遇,通过“借船出海”与“自驾出海”相结合,源源不断地将养分输送回来,带动省内制造业发展。截至目前,浙能集团在全球已完成超200个船舶环保及节能改造项目,手持订单超300船套,累计签订海外订单超10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比超30%,核心技术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至目前,浙能集团共有8家实体运作的境外机构(项目),分布在新加坡、香港、印度、土耳其、澳大利亚、巴西和德国等地,业务涵盖煤油气资源贸易、船运、垃圾发电、水电和能源科技等领域。


在此基础上,聚焦全球碳达峰碳中和能源保供工作,浙能集团依托自身优势,一方面全面加强与全球知名天然气、新能源、煤炭、石油公司合作,加快建设中国LNG接收站和油库项目建设,加大清洁能源的供应。另一方面通过船舶脱硫系统、船舶岸电系统方面的技术出口,进一步探索在绿色航运相关产品的合作可行性,探索在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空间,更深层次与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动自身从传统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企业的转型升级,努力成为中国能源企业低碳转型的先行者。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