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全国党建研究会《国企》刊网2023年1月16日党建好故事创作编辑研究(数字化)中心蒋鑫富组稿 浙江财经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省社科联理事、党建好故事创作编辑研究(数字化)中心智库专家 余丽生2023年1月16日供稿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对共同富裕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并提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对未来共同富裕建设做出了明确的部署。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明确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也是浙江省26个加快发展县。近年来,缙云县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的要求,重视财税职能作用的发挥,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做强工业基础,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2021年全县实现GDP273.93亿元,增长9.9%;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21.7%,总量和增速均排名丽水市第一;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突破30亿元和20亿元;实现浙江省山区26加快发展县发展实绩考核“六连优”。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反复、外部环境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下,缙云县GDP实现138.98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丽水市第一、浙江省山区26县第四,27项主要指标20项排名丽水市前三,连续两个季度获全省投资赛马激励,跻身2022赛迪长三角百强县榜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缙云县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了关注,成为加快发展县推进共同富裕发展的很好典范。 尽管缙云是个典型的山区县,但缙云发展发展经济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优美的自然生态,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缙云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关键是要结合地方实际,把群众的创造性激发出来,让人民群众成为市场的主体,政府的重要作用是引导,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缙云县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方面作了很好的实践探索。 缙云做好农业“稳”的文章。“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保障,缙云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有代表性、有故乡情、有乡土味、有独特性、有价值链的“黄(烧饼、黄茶)、白(茭白、爽面)、红(杨梅)、黑(梅干菜)、灰(麻鸭)”的五彩乡愁富民产业,增添农业产业发展动能、撬动经济效益,加快实现“生态美、百姓富”,让更多的农民先富起来,从而更快实现共同富裕,为后发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探索。据统计,2021年,缙云县实现烧饼产值27亿元、黄茶产值0.98亿元、茭白产值15亿元、爽面产值2.4亿元、菜干产值0.64亿元、杨梅产值1.3亿元,麻鸭产值21.8亿元。2021年,缙云县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22元、增长12.6%,增速不仅在丽水市,而且在浙江省保持前列。 缙云做好工业“强”的文章。“无工不富”,工业是地方经济实力的基础,是财政收入的保障,加快发展县普遍特点是工业的基础薄弱,这也是之所以成为加快发展县的原因所在,缙云县尽管是加快发展县,但缙云县历来重视工业的发展,始终坚持“工业强县”的政策,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缙云的工业基础有了显著的提高,形成了以机械装备、健康医疗、智能家电、短途交通产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成为加快发展地区发展工业的典范。2021年,四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规上产值323.7亿元,在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中占84.6%,其中机械装备产业实现规上产值183.2亿元,成为全省26加快发展县中8个百亿产业中的一个。缙云不仅被列入第三批“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更成功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县”。 缙云做好服务业“活”的文章。无商不活,服务业建立在工业、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有、又为工业、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在众多的服务业中,缙云立足生态优势,推动旅游业尤其是全域旅游的发展,使旅游业保持一枝独秀,提高了缙云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全县拥有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仙都景区),2个4A级旅游区,5个3A级旅游区,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成各类“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基地37个。并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被国际旅游联合会授予“最佳品质旅游县”。 缙云做好财政政策“实”的文章。缙云是个加快发展县,也是财政困难县,2021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0亿元,增长1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80亿元,增长1.7%。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需要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但在财力有限的前提下,缙云县理财上始终重视发展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推进缙云经济社会发展,把财政资金用好、用出效益。 缙云农业稳、工业强、服务业活、财政政策实,为缙云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层,也是缙云县共同富裕建设好的活力所在。 共同富裕是发展问题,又是财政问题。共同富裕的实现依靠发展,只有把经济的蛋糕做大,实现更加富有,共同富裕实现才有基础,才有可能。同时,共同富裕的实现又需要财政政策的调控,财政要做好托底的文章,把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充分考虑到,让他们能够享受发展的成果、改革的红利,共同富裕才能稳固。那种以为共同富裕能够自动实现那是不可能,也不现实。但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这是共同富裕建设需要关注的,以避免共同富裕建设上的形式主义。 缙云县共同富裕的实践和探索,许多做法是可复制、可推广的。为了总结缙云县的做法和经验,推动共同富裕尤其是加快发展县共同富裕的实现,我们多次到缙云县调研,到过缙云县的不少乡村和企业,调查了解农村和企业的发展变化。也和缙云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多次交流探讨,交流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探寻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以弥补共同富裕发展的短板,这是我们对缙云县共同富裕研究的目的所在。 主要作者余丽生简介 浙江财经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兼中国财政学会理事、浙江省社科联理事、浙江省会计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政协应用型智库成员等。长期从事财税政策、地方财政、三农问题研究工作,先后任浙江省财税科研所副所长、浙江省财税政策研究室主任等,参与或主持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财政学会、省社科规划、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课题40多项。在《财政研究》《财贸经济》《中国农村经济》《中国改革报》《中国经济时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研究成果多次得到省领导和有关部门肯定;著有《现代财政制度: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选择》《财税体制改革透视》《共同富裕:农村公共财政建设的选择》等10多部;研究成果获得过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邓子基财税论文奖、浙江发展研究奖等20多项。 目 录 第一章 共富富裕建设的理论分析 一、共同富裕的理解 二、共同富裕的理论依据 三、共同富裕建设的必要性 四、共同富裕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二章 县级共同富裕建设的实践 一、县级探索共富富裕的实践基础 二、加快发展县主要发展指标分析 三、县级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成效 四、县级实现共同富裕的经验总结 五、县级共同富裕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县级共同富裕建设的比较 一、 山海协作推动共同富裕的探索 二、县级共同富裕建设的比较 三、共同富裕视角下的经验借鉴 第四章 县级共同富裕实践的成功经验 一、把小产品做成富民大产业的烧饼经验 二、把生态“黄叶”成致富“金叶”的黄茶经验 三、把传统农产品做成创业增收产业的爽面经验 四、把单一种植业发展成生态环保产业的茭鸭共生经验 第五章 县级共同富裕实践的典型案例 一、把无名变成美名的仁岸经验 二、把负债变成富裕的联丰经验 三、把传统变成流传的东方经验 四、把小产业变成大市场的壶镇经验 第六章 县级共同富裕建设的财政体制机制构建 一、县级共同富裕建设的财政体制机制构建实践 二、县级共同富裕建设中财政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三、县级共同富裕建设财政体制机制构建的对策建议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