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全国党建研究会《国企》刊网2023年3月1日党建好故事创作编辑研究(数字化)中心组稿 据绍兴日报 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绍兴发展开启崭新篇章的一年。 这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一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组织系统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克难攻坚、锐意进取,在服务大局中展现作为,在大战大考中彰显担当,在改革攻坚中开创新局,以实干实绩为加快实现“五个率先”、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凝心铸魂 筑牢“凝共识、同奋进”政治基础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灵魂。过去一年,全市组织部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筑牢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高质量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培训。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第一时间部署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分两期开展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集中轮训,1000余名干部走进课堂,深化理论武装,感悟思想伟力。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全员培训,推动全市上下深入学起来、扎实做起来。 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持续推动理论武装工作走深走实,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宝贵财富,高质量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等专题培训班,常态开展领导干部政治能力进修班,并印发任务清单,帮助领导干部特别是新进班子人员系好“第一颗扣子”。 通过深入学习,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解、有了更加强烈的共识,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绍兴落地生根、在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中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打下坚实基础。 二、护航中心 构建“稳经济、促共富”保障体系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全市组织部门坚持组织路线服务保障政治路线根本定位,自觉把组织工作置于大局、大势、大事之中,持续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 服务经济稳进提质。聚焦经济发展一线,推出组织工作服务保障经济稳进提质十二条举措,部署开展“万名干部走万企”“驻企服务、助企纾困”等专项行动,建立“1+2+N”驻企服务派驻体系,推动干部访企进网记企情,全市1万余名干部,累计走访服务1.2万余家企业。构建“组团式”服务体系,组建投资兴业、数字经济、法律保障等10大领域专家团组65个,为企业提供政策解答2600余次。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我省的光荣使命,如何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促进共同富裕?我市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共同富裕中的强大组织功能,深入实施组织工作助跑共富行动,所有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党建引领“共富工坊”遍地开花,已建成工坊567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2.5万余人,实现人均年增收2600余元、村集体经济累计增收6000余万元,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面对疫情防控考验,坚持冲锋在前、积极作为。建立快响激活、平战转换考赛体系,市本级常规设置由2000余名干部组成的疫情防控“胆剑”突击队,遇有特殊情况迅速集结响应、驰援一线。实施“分类定级组团包联”行动,下沉各级机关干部2897名。全市万支小分队开展暖心配送服务,有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针对性加强重大任务组织保障……全市组织部门始终聚焦中心大局找准立足点、创新点、突破点,推动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三、选贤任能 锻造“担重任、高素质”干部队伍 眼下的绍兴,正处于奋勇争先、赶超跨越的关键时期。事业发展需要怎样的干部?该如何选用干部?又该如何培育锻造干部队伍? 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严把政治首关,对标选贤任能“四个坚持、八个不”要求,健全完善“五察五识”考察办法和政治素质“七评法”,组织实施专项行动大赛大考,大力发现识别使用全市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涌现出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干部,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为事业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更加鲜明、更得人心。 蓄好年轻干部队伍“源头活水”。着眼后继有人,组织开展新一轮年轻干部“大摸底大调研大走访”,启动教育、卫健、国资“三大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专项研究,精心实施“稽山·鉴水”计划,做到源头有活水、梯次不断档。扎实开展百名干部上挂学习、百名干部下沉锻炼、百名干部驻外招商“三个一百”行动,点名调训全市“85后”正科、“90后”副科和95年左右选调生近130人次,年轻干部的成长链、培养链加速健全。 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做深做实政治监督,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创新实施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三色”管理,推动形成从严从实管理监督干部新常态。加大正向激励,100余名在疫情防控、信访攻坚、驻企纾困等重点任务攻坚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优先晋职晋级,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事争一流的劲头竞相迸发。 四、固本强基 打造“引领强、带动强”战斗堡垒 欲筑其室者,先治其基。党组织如何做到一呼百应?组织力是“红色引擎”。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强基固本、大抓基层,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持续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发展优势。 在农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动能更强。深化实施“百县争创、千乡晋位、万村过硬”工程,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五星3A”创建迭代升级,围绕打造深具绍兴韵味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新要求,按照“抓两头带中间”思路,分层分类推进先行示范创建,持续推进44个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建设,乡村沃野焕发勃勃生机 。 在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更优。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深入推进现代社区建设,抓深做实“六大改革”“十大行动”,打造形成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平战转换体系建设、“红色业委会”建设等一系列经验成果,相关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大力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全市打造7215个网格、41984个微网格,选优配强“1+3+N”网格团队,城市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 在“两新”领域,党建引领“新新向党”势能更劲。全面开展两新党建“三年创优,整体跃升”行动,实现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规上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60%以上。扎实推进新兴领域、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推动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加快融入城市基层党建格局。 五、广揽英才 厚植“兴产业、促发展”人才支撑 人才聚则事业兴。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在引的广度、用的厚度、留的温度上创设新载体、推行新举措,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引的广度上,坚持“智引全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抢抓引才窗口期,实施百名干部驻外招商引智机制,成立驻北京、上海、深圳、成都4大招商引智办事处,连续第5年开行招才引智专列,首次以系统组团方式开展教育、卫健系统“千名硕博”全球引才,海外引才位居全省首位、全省前列,新增青年大学生近10万人,人才“新鲜血液”源源不断。 在用的深度上,坚持“产才共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人才平台与产业平台同规划、同发展,深化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谋划布局杭绍临空人才合作创新区、数智创新人才培育发展样板区等特色人才平台,打造印染等七大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启动共建研究院强基提能造峰三年行动计划,揭牌成立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发起设立环杭州湾创新联盟,实现人才引进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在留的温度上,坚持“青创未来”,打造青年人才创业最温暖城市。举办“名士之乡”人才峰会,实施人才服务“十件实事”,扎实推进人才租赁住房建设专项计划,打好人才“投、贷、保、险、板”金融服务组合拳,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和疗休养,发放人才专属消费券,发布绍兴青年英才“30人”榜单,办好人才“发展大事”“关键小事”“同城难事”,人才认同感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春风浩荡满目新,奋楫扬帆启新程。2023年,全市组织部门将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擘画、省域布局、市域实践,按照“图更强、争一流、敢首创”的要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铸魂领航中推动理念之变、在赋能提质中推动能力之变、在强基固本中推动模式之变、在护航赶考中推动融合之变,奋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新时代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