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共富】29家海外华文媒体组团打卡!是什么让他们“怦然心动”?

放大 缩小

《国企》杂志融媒浙江讯(党建好故事    “这就像是一个2.0版的和平饭店!”日本《现代中国报》总编欧阳乐耕,站在杭州龙岗故事观堂酒店大堂前,望着烟雨濛濛中的老建筑,仿佛穿越时光的回响,发出如此感叹。



近日,“2025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采访活动”走进临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29家海外华文媒体记者,用镜头捕捉吴越文化的千年脉络,以笔触解码“千万工程”的共富密码。


龙岗故事观堂酒店,确实颇有“故事”。酒店驻地原为1940年筹建的昌化中学旧址。1943年浙江省政府浙西行署曾迁至此地办公;到了1970年,它又成为杭州无线电二厂,曾生产“东方红一号”卫星部分重要零件。后工厂搬离,这片园区趋于沉寂。



直到2019年,临安籍华侨企业家戴茂新,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出资购买并进行修缮。其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的女儿戴雯钰担任了“设计师”,将30多栋建筑打造成民国风情浓郁的特色精品酒店。这些带着历史体温的建筑,不仅成为临安工业遗产活化的范本,更织就了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时光纽带。



在临安,像戴雯钰这样的返乡侨青,不在少数。美国留学归来的汤海峰,在家乡发展旅游业,打造出三渡悬崖漂流和三渡山地运动公园等新项目;当过兵、留过学的许萌,干过主持、旅游的许诺,回乡接棒成为“厂二代”,用新的经营管理思路和模式把坚果卖到全球;香港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的任银,则在洪村开起了咖啡馆,化身一名“咖啡外交官”……


“我们聚焦‘世界生物圈保护大会’,率先倡议发起‘无痕山野’垃圾换咖啡公益活动上了热搜。今年,我们迭代升级侨亮乡村2.0计划,推出‘无痕山野’自然伙伴计划,探索侨青入乡新路径,助力青年成长、人才引育、项目孵化,为侨界青年回乡创业提供支持,推动侨青在创业与公益之路上的双向奔赴。”区侨联负责人在交流时表示。


“这么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印证了临安良好的创业生态。”澳大利亚奥视传媒CEO索江在交流时表示,返乡侨青“接地气”的创业,离不开政府、村民、团队等多方配合,也得益于具有辨识度的IP和侨界资源的有效整合,“以侨为桥,搭建起走向世界舞台的桥梁。”


产业是乡村共富的基础。作为“山核桃之乡”,临安拥有280多家加工企业,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八成以上。“小小的山核桃,竟然形成了这么大的产业。”“没想到加工环节这么现代化。”媒体代表们来到姚生记观光工厂,一边参观自动化生产线,一边交流着自己的看法。



在手工体验区,大家兴致勃勃地坐在木凳上,手执小锤,敲打山核桃,感受这份来自大山深处的美味与匠心。博茨瓦纳《非洲华侨周报》副总编严凡高说:“在这里,能感受到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完美结合,特别是山核桃产业链,为当地老百姓增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其实,产业共富的密码不单藏在山核桃的香味里,更落实在临安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实践中。近年来,通过“侨亮乡村”计划,开展侨商侨企、高校专家、侨界社团、台侨界别、金融机构五大结对,为侨青回乡创业提供制度引导、示范引领、基金支持、智力支撑和金融帮扶。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乡村振兴资金超10亿元,提供共富岗位500余个,带动村民年增收超千万元。


“太震撼了!”在吴越文化博物馆,一件件千年前的“奢侈品”,让媒体代表们发出阵阵惊叹。三大镇馆之宝——秘色瓷熏炉、盖罂与油灯,釉色如春水凝碧,纹饰似墨染流云,堪称“千年窑火锻造的立体诗歌”。在这里,不仅重现钱镠“保境安民”的智慧,更以西域玻璃盘、波斯银盒等瑰宝,诉说吴越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欧阳乐耕感慨道,这次看到的展品,比两年前参观的老馆,更加震撼,“近距离了解吴越国历史后,我越发觉得临安的历史底蕴非常深厚。”加拿大红枫林传媒总编姚风明,也有着同样感受:“特别是秘色瓷,看了后,心里有种不可言说的妙,婉约、平和,让我想到吴越国能在战乱年代保持安定,并最终主动归附宋朝,这种智慧对于今天仍有深远意义。”



一路走、一路看,媒体代表们不仅收获了视觉上的震撼,更积累了丰富的内容素材。在采风过程中,有一位拿着专业单反设备的媒体人,一路拍个不停,甚是显目,他就是美国《中美邮报》副社长魏炯才。“我是团队的‘摄影师’。”魏炯才笑着说道,自己喜欢用照片记录每一个精彩瞬间,临安不仅生态好、底蕴深,而且创新创业氛围非常浓厚,“我拍的照片,马上就会发到群里面,可以形成快速传播。”


来自美国伊利华报的首席记者艾文,则擅长用视频来记录,“临安有很多素材可以挖掘,我已经有了选题,打算做一场关于‘寻亲’的活动,推动中美文化交流。”


“这次采访之旅,给我们这些在国际舞台上讲中国故事的人一个很好的机会。”美国华人网总编于天竹表示,要讲好故事,需要创新表达方式,比如结合文学、绘画、文艺演出、服饰等,让传统IP灵动起来,拥有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今朝无限好,来日再相会。当更多人循着故事而来,一起触摸历史温度,见证共富成果。来到临安,来到时代新声与历史风雅交响共鸣、精彩绽放的地方。



关注分享】《国企》杂志(上下半月刊征订电话0571—86915636)并国企网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是《国企》杂志融媒浙江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大平台。《国企》杂志创办于2006年,是全国党建研究会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唯一指定刊物,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刊,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支持创办,要求杂志订阅到各个党支部。一直以来重点文章均被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转载。作为《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大平台,正聚焦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倡导的”四千精神“。以启动“共建融媒浙江党建圆桌会“这一融媒体平台,为推进共建联建、整合优势资源,拟优选若干家共建单位,并以“共建联建,赋能服务”形式,确认“圆桌会会长、轮值会长、会员与团体会员单位”资格,推进双方分享“增值套餐合作共赢”赋能模式文本签订落地。让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强党建,促发展一一推进’八八战略‘和‘四千精神’以及‘千万工程’在国资民资与国企民企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取得浙江高质量发展中如”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北京、浙江两地驻点办公)与宁夏分中心、杭州萧山区瓜沥镇大梅林蓝城乐居创作采风基地“走深做实”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