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品牌】陆子布故事:陆游为何把这个五岁的儿子,单独留在四川?

放大 缩小


【特别分享】鉴湖之鱼甲天下,陆游的乡村世界推出:一桌河鲜•皋埠全鱼宴

鱼虾赡越州       叶鹏志画


叶鹏志,1947年生,是齐白石嫡孙女齐秉慧入室弟子,专修齐派虾蟹。此画意境,缘于陆游诗句:鱼虾虽琐细,亦足赡吾州。人生常如此,安得万户侯?

叶鹏志老师欣闻陆游的乡村世界推出“一桌河鲜•皋埠全鱼宴”,特意创作此画,助力乡村振兴。

一桌河鲜有800元/桌、999元/桌、1200元/桌、1500元/桌等不同档次,目前在放翁越宴推出,欢迎品鉴。

胜利村东鉴湖渔场,这是一桌河鲜的源头。


《国企》杂志融媒浙江讯(党建好故事 刘钊林陆子布的故事:陆游为何把五岁的他,单独留在四川?陆游一生,前妻唐琬,未生小孩。第二任妻子王氏,生下五子一女,五子为陆子虡、陆子龙、陆子修、陆子坦、陆子约。49岁在四川为官时,陆游纳妾杨氏,生下二子一女,二子为陆子布、陆子遹。陆子布为陆游第六子,字思远,小字英孙,行四十一。陆子布五岁时,陆游离蜀东归,子布与父母分离,留在四川,成为载入史册的大宋留守儿童。因出生晚,陆子布在陆游生前,没有为官,陆游逝后,他以父遗表,恩补从仕郞,历安丰军通判,迁将监簿,知高邮军,转隋州淮南东路提刑、通奉大夫。娶陈继赵,皆封淑人。淳熙元年(1174)十一月生,淳祐壬子(1252)十月卒,年七十八,葬绍兴尚书坞。本文推送的是,陆游与陆子布的父子情深故事。


一、子布之母杨华阳,美丽而有才,满是唐琬的影子


陆游小妾杨氏,蜀郡华阳人(今属成都双流),姑以杨华阳名之。


宋末元初诗人陈世崇,写有《随隐漫录》笔记体小说,其中记载了陆游与杨华阳的故事。


乾道八年(1172)岁末,陆游从南郑调到成都,担任成都安抚使司参议官。“ 貂裘宝马梁州日,盘槊横戈一世雄”,本来,南郑军营的历炼,让陆游的文化自信与军事自信空前建立,连诗风都起了大变化,豪放与现实之风,交相辉映。但随着被调往成都后方,远离抗金前线,无所事事,陆游受到沉重打击,复国理想瞬间化为泡影。陆游陷入痛苦之中,靠赏花醉酒来排遣心中郁闷,欹帽垂鞭,一片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遇到了红颜知己杨华阳。


乾道九年(1173)春,陆游宿成都驿站,见有题壁诗:


玉阶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


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陆游被这诗歌打动,一打听,乃驿卒女作,遂纳为妾。据传此女与唐琬极似,约比陆游小二十多岁,陆游爱之不已。“老客天涯心尚孩,惜春直欲抱春回”,陆游此时心情,恰如这诗句所写。


陆游此举,引发了妻子王氏的醋意,方余半载,杨华阳被夫人逐出家门。杨华阳为此写下《生查子》,向陆游表达自己的感伤:


只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   晓起理残妆,整顿教愁去。不合画春山,依旧留愁住。


陆游与杨华阳,生米已煮成熟饭,王氏折腾半年之后,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淳熙元年(1174)十一月,杨华阳为陆游生下第一个儿子,取名子布,其家庭地位得以确立。此时,陆游正在荣州任上。


陆游从淳熙二年(1175)再回成都任职,留连诗酒,与杨华阳形影不离。陆游是个有坚定生命底线的人,对看不怪的歪风邪气和精致的利己主义,他说话总是一针见血,不留情面,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他们对陆游,除之而后快。淳熙三年(1176),陆游因被人弹劾而免官,那些敌对者,言其好纵酒,放荡不羁,也许杨华阳也是他们一个说辞。此时陆游,内心十分痛苦,但很无奈,面对弹劾,他索性自号放翁,但写诗自证说: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遗万事。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


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转向内心与温柔乡。“灯前月下嬉游处,向笙歌、锦绣丛中相遇。彼此知名,才见便论心素。浅黛娇蝉风调别,最动人、时时偷顾。归去,想闲窗深院,调弦促柱。”这段时期,陆游写下大量情词,处处都有杨华阳的影子。


淳熙四年(1177),陆游所写《丁酉上元》 中,有诗句:“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美人与月正同色,客子折梅空断魂。”由诗可知,陆游由杨华阳而思念唐琬,别有幽愁。


但杨华阳与王氏的矛盾肯定存在。


淳熙五年(1178),陆游离蜀东返。他当时带着妻子儿女,还有小妾杨华阳,尽买蜀书以归。但五岁的子布,却被单独留在四川。子布留在谁家,是外婆家?舅舅家?还是朋友家?已无从知晓。学界多有人认为,陆游应该是把子布托给了挚友张季长,因为在后来的岁月里,陆游与张季长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情深非同寻常。张季长逝世后,陆游还特意叮嘱晚辈们:两家要常来常往,情同手足。


陆游为什么要让子布成为留守儿童呢?有种说法:四川是天府之国,陆游喜欢上了,有了留在蜀地的心思,留下子布一脉,也是为以后做打算。这种说法,说服力不足,让一个五岁孩童留下来,为老子铺后路,太牵强。更有可能的是,陆游当时碰到了很大的家庭难题:陆游要带子布及杨华阳东归,王氏却不满。但当时,杨华阳又已有身孕,怀上了陆游第七子陆子遹,若不随行,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也许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氏提出了条件,杨华阳可随行,但子布必须留下!陆游,也许是做了一个两难的选择题。



宁波开乐电机董事长陆建良先生送我一套陆氏宗谱。他是陆游第27世孙,陆子布后代,很有家国情怀。



关于陆秀夫记载,余姚华地宗谱与世德堂宗谱稍有出入,本文暂采用世德堂陆氏族谱记载。


二、陆子布直到28岁,才有机会回到陆游身边


东归后,从淳熙五年(1178)底到淳熙七年(1180)底,陆游先后去福建和江西为官,妻妾则都留在绍兴,杨华阳为陆游生下第七子陆子遹。


陆游在诗文中,没有文字交待王氏与杨华阳在绍兴的相处情况,但妻妾矛盾较大,不容置疑。陆游很爱杨华阳,对其生活,进行了妥善安置。王氏居住在三山别业,杨华阳安置在平水的云门草堂,两不相见,自然太平。


奉祠归里后,陆游在云门与三山间往来居住,因云门隔三山别业太远,不管是杨华阳起居还是陆游往来两地,都深有不便。鉴于此,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陆游又在绍兴市东南十五里的石帆山村,营建了石帆别业,供杨华阳居住。


淳熙丙午(1186)七月,陆游新知严州,杨华阳随往。八月,杨华阳又生下一女,取名闰娘,更名定娘。这是陆游最后一个儿女,故十分宠爱。遗憾的是,定娘一周岁时,病卒。陆游十分悲痛,抚棺而哭,老泪纵横,闻者皆恸。此事细节,在陆游所撰《山阴陆氏女女墓铭》一文中,详有记载。


在陆游人生中,很长一段历程,再也没有陆子布消息。


庆元二年(1196)春,陆游久病,病中十分思念在四川的儿子,也许是担心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儿子回来。他于是写了一封信,配上诗,寄给子布,召唤他东归,但不何因,子布并没有及时归来。


《寄子布》


钓滩耕垅雪盈簪,从入新年病至今。


远使有书常洒泪,长宵无梦更伤心。


何由老眼迎归棹,空为秋风感暮砧。


一纸新诗千万恨,临风怅望独长吟。


庆元三年(1197)五月,王氏去世。庆元五年(1199)春,杨华阳又病得厉害,连织布这样的活儿都不能干了,有陆游《戏作贫诗》为证:


垂老贫弥甚,虚教遇太平。


灶闲无马穴,釜冷有鱼生。


妾病常停织,儿饥屡辍耕。


痴顽惟此老,未废浩歌声。


也许是王氏去世了,陆游不再有顾忌,遂召唤子布归来。也许是子布接到母亲生病的消息,最终下定决心,离开四川,东归绍兴。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十二月二十一日,陆游接到了邮差送来的子布家书,称已取道安康与襄阳,将至九江矣。


父子已暌违二十三载,一读信,陆游想起子布吃过的苦,悲喜交怀,老泪纵横,写下两诗:


吴蜀相望万里程,征鞍忽报近湓城。


角巾已入三更梦,老眼先增十倍明。


告至徧为亲旧问,劳还深愧里闾情。


追思二纪暌离事,喜极翻成涕泗横。



万里东来双鲤鱼,衰翁悲喜得儿书。


闻过岘首已冬至,想到匡庐将岁除。


辛苦山行穿雪履,凄凉旅饭嚼冰蔬。


此行身历艰难遍,莫厌东皋共荷锄。


翁铭峰先生书法作品——陆游诗《夏日》


三、一组望眼欲穿的深情诗歌,记录子布归来


接到子布东归消息后,陆游开始掰着手指头计算归程,他预计子布约在新年的二月初,能赶到绍兴。因此,庆元六年整个冬天,陆游心情都十分愉快,看什么都顺眼。他日日惦记,望眼欲穿,时常登高西望,仿佛这样能加快儿子东归的进程。


《园中作》


幽禽啼不去,红蕊落还开。


意适时时醉,身闲日日来。


著书增水品,披句觅桤栽。


消息吾儿近,扶衰又上台。


在思念中度过新春,嘉泰元年(1201)的春天,陆游因盼子之心太切,分分秒秒,都觉长日难消,再美的春色也难以分散他的注意力,惟有多喝点酒,醉意朦胧,才好打发焦灼期待的日子。他每天都在心中记着子布行程,念其一路辛苦,心中盘算:子布应该差不多到新安了吧,是不是正捧起清溪之水,一洗风尘……


《二月三日,春色粲然,步至湖上》


不愧衰翁雪鬓新,出门也复整乌巾。


梅花隔水香撩客,野鸟穿林语唤人。


长日难消惟泥酒,灾年不死又逢春。


吾儿已到新安未?想掬清溪洗客尘。


没过两天呢,陆游又在嘀咕:子布应该已入临安之境,开始领略帝都的繁华了吧……


《计子布归程已过新安,入畿县界》


忆昔初登下峡船,一回望汝一凄然。


梦魂南北略万里,人世短长无百年。


强遣老怀终兀兀,忽闻归骑已翩翩。


今朝屈指无穷喜,历尽江山近日边。


“高楼吹角成何事,只替诗人说断肠”,一边等待儿归,一边观赏梅花,陆游由子布想到杨氏,又想到唐琬,睹梅思人,不禁悲从衷来。而春雨,偏偏又是滴滴哒哒,一夜不停,叫人难眠。多情的诗人床头听雨,悲一阵,喜一阵,愧一阵,思念的味道越来越浓:


《春雨》


拥被听春雨,残灯一点青。


吾儿归渐近,何处宿长亭?



湖上新春柳,摇摇欲唤人。


多情今夜雨,先洗马蹄尘。


陆子布回家的速度,比陆游预想的要迟缓很多,陆游等不及,早早地派家童远赴临安守候,打探消息。在另一首题为《春雨》诗中,陆游自注:家童自行在来报,子布寒食前可到家。唐人以寒食前一日为炊熟。


《春雨》


药炉茶灶淡生涯,听雨犹能惜物华。


蘸岸顿添三尺水,沾泥不贷一城花。


闲摩病眼开书卷,时傍危栏弄钓车。


稚子孤行八千里,喜闻炊熟可还家。


等啊等,子布终于进入了绍兴之境。在《三月十六日至柯桥迎子布东还》诗中,陆游详细地记载了父子相见的场景:


江国常年秋雁飞,吾儿远客寄书稀。


道途一见相持泣,邻曲聚观同载归。


草草杯盘更起舞,匆匆刀尺旋裁衣。


从今父子茅檐下,回首人间万事非。



我似伤禽带箭飞,更怜汝作雁行稀。


异时恐抱终身恨,此日宁知徒步归。


万里外应劳远梦,三年前已挂朝衣。


断编蠹简相从老,绝念功名亦未非。


陆游胸怀天下,赤心报国,有大公无我之境界,却因触及了投降派利益,而屡遭排挤和无端指责,一生坎坷,伤痕累累,艰难的时候,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空怀理想,无功于国而有愧于家,陆游感慨身世,常常心潮翻滚。


从上面诗中可以看出,子布过得比较穷苦,连像样衣服都没有,路费也不多,只能䒖䒖独行,徒步而归。对此,陆游对子布更生怜意,他远远地赶着车子,跑了十五里路,到柯桥迎接儿子,两人一见,相拥而泣。子布到家后,陆游备酒庆贺,开心起舞。还赶紧为子布请来裁缝,裁制新衣。



陆游的乡村世界已成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村居党员干部开展党日活动的胜地。


四、带子布游山水,为子布娶媳妇,陆游也是操碎了心


子布的成长,陆游没有尽到作父亲的责任,因此,当子布归来,他仿佛要把一生遗憾都弥补上似的,带子布游山玩水,还为他娶了一房媳妇。


暮春,陆游带子布和其他儿孙一起玩云门寺。这里既是陆游读书之处,也是陆游父母最终的归宿地。陆游要子布告诉爷爷奶奶,川蜀的孙儿回来了。看到云门草堂一片荒凉,陆游神情悲伤,这样写:


《予十许岁,即往来云门诸山,今复与诸子来,追念悽然》


经行犹记髧髦初,所至浑如过故墟。


桥废夕阳空鹤表,碑亡春草没龟趺。


荒郊渺渺羊牛下,丛木萧萧鸟雀呼。


可恨一衰今至此,右携筇杖左相扶。


陆游又带子布玩禹庙。《禹寺》如此写:


暮春之初光景奇,湖平山远最宜诗。


尚余一恨无人会,不见蝉声满寺时。


禹庙靠近他的石帆别业,而石帆别业则是杨华阳长期居住的地方,陆游晚年,外出作官,很多诗词,都写要归耕此处。


陆游是在自己和杨华阳身体多病衰老时,才想着把子布召回绍兴的,子布回来时,杨华阳是否还健在,我们已很难确认。唯一能知晓的是,到开禧元年(1205)后,陆游的诗词中,时时能见“老鳏”“独居”等字眼,可以确定,杨华阳当时已离世。


这首《禹寺》诗,陆游表达的情感,是在怀人。那么,他在怀念谁呢?我们更愿相信,他是在怀念唐琬,而不是怀念杨华阳。因为,这时候,我们希望杨华阳还活着,还能拖着羸弱的身躯,与陆游和子布一起,欣赏着这人间美景,感受这母子团圆的幸福。否则,对子布而言,人生太残酷了。


嘉泰元年(1201)秋,陆游写了一首诗《示子虡》:


好学承家夙所奇,蠹编残简共娱嬉。


一婚倘毕吾无累,三釜虽微汝有期。


聿弟元知是难弟,德儿稍长岂常儿。


要令舟过三山者,弦诵常闻夜艾时。


陆游在诗中自注:“吾今年为一子自蜀归者聘妇,无复婚嫁之责。”陆游对家庭是多么地具有责任感呀,他为子布娶了一房媳妇,了却了一桩心愿。


家谱记载,陆子布娶陈继赵,皆封淑人。他育有三子,大儿子陆元楚生于庆元乙卯(1195)正月,二儿子元质生于庆元庚申(1200),三儿子元质生于开禧丙寅(1206)。由此来推断,陆子布前妻可能死于元质出生时,陆游为子布婚配的女子,应是继室赵氏也。


五、陆游晚年与子布子遹相守甚多,子布之孙陆秀夫跳海殉国


开禧二年(1206)春,陆游写有《东篱》:


东偏隙地作疏篱,遇兴无非一笑时。


陪客投壶新罚酒,与儿斗草又输诗。


山桃溪杏栽俱活,药镵渔竿动自随。


家事犹令罢关白,固应黜陟不曾知。


同时,陆游又作《村夜》:


入春雨雪无休日,雨止犹阴未快晴。


万窍怒号风不定,半轮斜照月微明。


百年辛苦农桑业,五处暌违父子情。


但得平安已为幸,孤灯残火过三更。


陆游在诗歌中自注:“时子虡调官行在,子龙阻风西陵,子修在闽,子坦在海昌。予与子布、子遹守舍。”陆子布在陆游生前,没有外出做官,而是陪着老父亲投壶罚酒,斗草罚诗,让陆游尽享天伦之乐。


陆游晚年,写有大量的家风家训时,教导儿孙谨传耕读家风,爱国爱民,清正廉洁,勤奋敬业,宽容尚和,百折不挠,活出真我。


《示子孙》


为贫出仕退为农,二百年来世世同。


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


《示儿》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


食尝甘脱粟,起不待鸣鸡。


萧索园官菜,酸寒太学齑。


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锄犂。


因为陆游良好的家风影响,儿孙们个个孝顺,让陆游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年,嘉定二年(1209)冬十二月二十九日,陆游写下《示儿》之后,带着未完的心愿与期待,阖然长逝。


令人悲伤的是,陆游死后66年,元师灭宋,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复国梦想,倾宋一代,终究落空。陆子布之子陆元楚,后为盐城令,迁居盐城,生陆秀夫。崖山海战最后时刻,身为宰相的陆秀夫,气节凛凛,背着小皇帝跳海殉国。同时为国捐躯的陆氏族人,现场有19人,其中五人为陆游之后。当时,南宋军民十万浮海,十分壮烈,中华气节,于斯为巅。陆游的爱国精神,千年传承,成为永励中华儿女的历史丰碑。


《杂感》


十月可酿酒,六月可作酱。


儿曹念乃翁,左右日供养。


比邻有老疾,亦复致一饷。


老老以及人,此义古所尚。


《示儿辈》


穷居怀抱久无欢,犹赖吾儿得少宽。


谨视鸡豚供老疾,力营薪炭备春寒。


旧书缀缉编无绝,小瓮调停味不酸。


坐使乃翁无一事,高眠常到日三竿。



陆游的乡村世界大学生暑期实践开始啦!


陆游的乡村世界


陆游的乡村世界,特别适合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开展党日活动和团队研修。欢迎对接!


商务洽谈:


13588500195(刘钊林—陆游书院执行院长)


研学咨询与团建活动:


15257503456(翁华江—陆游大管家)


13173986582(陈超男—放翁小阿囡)


13703611630(闫景陆—陆府老点子)


 作者简介:古古,本名刘钊林,陆游的乡村世界运营总经理、《国企》杂志融媒浙江采编部主任,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采编部主任、浙江诗书画院副院长、陆游文化研究专家。电话13588500195,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曾担任柯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体制内辞职后,有多年乡村运营经验。


关注分享】《国企》杂志(上下半月刊征订电话0571—86915636)并国企网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是《国企》杂志融媒浙江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大平台。《国企》杂志创办于2006年,是全国党建研究会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唯一指定刊物,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刊,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支持创办,要求杂志订阅到各个党支部。一直以来重点文章均被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转载。作为《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大平台,正聚焦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倡导的”四千精神“。以启动“共建融媒浙江党建圆桌会“这一融媒体平台,为推进共建联建、整合优势资源,拟优选若干家共建单位,并以“共建联建,赋能服务”形式,确认“圆桌会会长、轮值会长、会员与团体会员单位”资格,推进双方分享“增值套餐合作共赢”赋能模式文本签订落地。让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强党建,促发展一一推进’八八战略‘和‘四千精神’以及‘千万工程’在国资民资与国企民企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取得浙江高质量发展中如”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北京、浙江两地驻点办公)与宁夏分中心、杭州萧山区瓜沥镇大梅林蓝城乐居创作采风基地“走深做实”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