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共富】28000多个黑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宝贝——“庄稼医生”蒋玉根是如何种出好庄稼的

|原发: 杭州发布

放大 缩小

《国企》杂志融媒浙江讯   " 一片地方的土壤可以有多少种?什么土种什么菜最好吃?为什么A地和B地都是种桃子,口感就是不一样?


看到这些问题,你或许一时间无法答上来。但杭州有一位“庄稼医生”,对这些问题再是熟悉不过了,他的一辈子都在研究泥巴和种地,只要有空就往田地里跑。


这位“庄稼医生”就是蒋玉根。最让人好奇的是,他有28000多个黑瓶子,装满一整屋!瓶子里都是装的啥?一起来听他揭秘…… "


你不要奇怪,这整整齐齐的一排瓶子,装的可不是灵芝孢子粉,而是富阳各个地方的土壤标本。瓶子标签上标注着标本编号、表层及剖面土标本类型、土壤类型、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经纬度等。


对一般人来说,这就是泥巴。但对一辈子从事农村土壤科研工作的我来说,这一屋子可是宝贝。

蒋玉根身后的瓶子里都是富阳区的土壤标本


我叫蒋玉根,是富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35年来一直坚守在田间地头,为耕地改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尽心尽力。2023年我光荣地被评为第十九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

蒋玉根(右二)获第十九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


拼命地学,拼命地学! 我终于考上了浙江农业大学


1964年,我出生在富阳新登镇上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我很小就帮父母干农活,知道种田有多么辛苦。夏天,水稻田里热得烫脚;冬天,手脚冻得冰凉还得下地。但农业劳动也让我对土壤和农作物种植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比如不同肥料对水稻产量有什么作用,时令节气对农作物生长有哪些影响。


农作物的产量,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关系到每家每户的生活。如果哪一年丰收了,村里的每一家都会兴高采烈,那一年的年糕也会多打一些。


在新登中学读书时,我考入了重点班。20世纪80年代,农村能考上大学的人凤毛麟角。我考了好几次,夜以继日,拼命地学,拼命地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上了高考录取分数线。考得最好的是化学,100分的卷子,我考了90多分。


我填报的志愿是浙江农业大学,我从小跟着父母在土地里摸爬滚打,闻惯了稻花的清香和泥土的芬芳,对农业有特殊感情。


富阳每一个田畈、每一丘田 都有我们采过的土壤


1989年,我大学毕业了,工作分配回到富阳,在边远山区的农技站工作。三年后,我调到富阳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连我在内4个工作人员,我们还办了一个配肥站。配肥站的工作,主要跟农民、庄稼、土壤打交道。


别看都是土,全国各地的土壤不一样。就是浙江省内的土壤,差别也很大。再缩小一点,双浦、桐庐、富阳这三个地方都是杭州的,都与富春江相连,与天目山余脉相接,但它们的地表土壤还是有区别。


再往小处说,富阳区各地的土壤也各有特色。西部是天目山余脉区域,属于典型的山地红黄壤,土层中富含石英砂砾或石灰岩风化碎屑;中部是富春江沿岸的冲积平原,是适合种植水稻的新近冲积土;北部是古陆台地区,保留了第四纪红色黏土层。


要为农民配送好肥,就要根据不同的土壤来定。要全面了解富阳每一方土地的土壤属性,就要走到田头、干到田里。

从走出大学校门的那天起,我就一头扎进农田、农村。富阳260多个行政村,每一个田畈、每一丘田,都有我们采过的土壤。


慢慢地,只要走在富阳的田头,抓一把泥土捏一下,我就知道它是哪种土,适合种什么样的农作物。


种菜大户金国祥第一次见到我 说我“活脱脱是老农民”


土地是农民的饭碗,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要和农民打交道,我就必须是个“农民”,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


过去在农民中普遍存在着“增肥增产”的观念。为了农作物的增产,农民使用化肥经常“毛估估”。缺肥了,就盲目施肥。结果是长了叶子、不长稻谷,多可惜!


其实农民不知道,土地是“活的生命体”,土壤中的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当年我在富阳县龙阳区农技推广站工作时,就发现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壤酸化,造成蔬菜产量和品质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在蔬菜田里进行土壤实验。

富春街道春华村的蔬菜基地一直是富阳蔬菜供应的主要来源。种菜大户金国祥第一次见到我,就说我“活脱脱是一个老农民”,“皮肤黑黑的,肩上还扛把锄头”。


1997年我认识他后,检测了他菜地的土壤样品,发现这些土壤的养分很不平衡。原来,老金喜欢用高浓度的复合肥,其中的氮钾被农作物吸收得比较多,磷吸收的比较少。


通过三年多的土壤改良实验,不光老金,还有别的菜农,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提高。拿起一颗菜,这些老菜农手里一掂,就知道土壤改良后的蔬菜分量增加了,菜边皮少了,也不容易腐烂了。


这些蔬菜上市后,放在菜场的上架期明显延长了,顾客反映蔬菜的口感也更好了。


老周看我年纪轻轻的 嘴上“好好好”,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


我提出一个新观念:过了抛物线的上升末端,只有减肥才能实现增产,否则不仅浪费肥料,还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农作物收成也会减少。


这就是“减肥增产”。其实有经验的老农民也知道这道理,只是不会用科学语言表达。


2007年,我和富阳区渔山乡渔山村的土地承包大户周午福第一次见面,说起要控制水稻田的化肥用量。


老周看我年纪轻轻的,嘴上说“好好好”,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我看出来了,他不放心把全部土地拿出来做“减肥增产”的示范。


一开始我也有点不高兴,但换位思考一下,土地是老周的,万一失败了,水稻减产了,吃亏的也是他呀!


老周还是很通情达理的。好说歹说,他最后同意了折中方案:总共400亩水稻田,先拿100亩示范。


不出我所料,示范成功了!老周的一亩水稻田,原先产量不到500公斤,示范当年超过了600公斤,而且一直稳居全区榜首,每亩高于别的农户30~50公斤。


“减肥增产”的效果不仅达到了,还替老周实打实省下了肥料钱。


哎,凡事开头难 农民群众一时不理解是正常的


一下子要从“增肥增产”的传统观念转到“减肥增产”,哪有这么容易改变?


有的老农民一开始就拒绝。更多的人是客客气气表示感谢,然后说,“要不让别家先试试?我家绝不拖后腿,如果增产了,我马上来。”


哎,凡事开头难。农民群众一时不了解,不理解,都是正常的。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宣传力度还不够。

蒋玉根(右)和年轻同事


我们团队印发了200多万份测土配方施肥明白卡,涉及富阳的每个村、每个畈。


经过我们团队手把手地指导,富阳区测土配方施肥的土地达1000多万亩,实现了全区覆盖。这项农业科技的实施,让富阳的农民尝到了实实惠惠的甜头。


90多岁的老父亲说 “儿子,你的头发比我还白”


见过我的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我的一头白发。其实那时候我还年轻,只有50岁出头,是过度劳累导致的早生白发。


我的老父亲当时已经90多岁了,他用手指指我的白发,再指指自己,说:“儿子,你的头发比我还白。”


2014年深秋的一个晚上,我洗澡后突然晕倒,富阳当地医院检查不出病因,我被转送到杭州市区的省级医院治疗。最后,医生诊断我是长期慢性疲劳引起的突发性耳聋。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我找到了杭州市中医院的国家级名中医,经过一年的治疗,疾病慢慢痊愈。病好了,我又回到朝思暮想的农田。


后来,为了方便往田里跑,我在45岁的“高龄”考出了驾照。这样农民一来电话,我就可以随时驾车“出诊”了。


那时我女儿还小,我每天早早把她送到学校后,就去单位。离上班还有一个小时,我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然后准备出发去农田。


我和农民们一起劳动,一起经受三伏天的太阳、三九天的霜雪,一起被夏日的阵雨淋湿,也一起享受水稻丰收的喜悦。


有几天没见我,农民就会来电话,“老蒋,你不在,我们不踏实啊!”接到电话,我立马赶到田头。


农民称我是一叫就到的“庄稼医生”。

真心希望下一代的有志青年 热爱美丽家乡的农业事业


2015年到2019年,富阳区一些年纪较轻、文化基础较好的农户,且有进一步深造要求的,如马山村的孙燕峰、湖塍村的谢航军、乌畴溪新村的金晟明,我都竭力通过各种渠道,帮他们推荐到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培训。


这批青年农民一个个都成为富阳的农业技术骨干。


但从长远看,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农业科技人才。


如今,富阳区总共有28000多个土壤标本,我们已经能掌握富阳境内土壤的基本情况,这为因地制宜的测土配方施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现在我已退休了,几十年捏着富阳的泥土,让我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也体会到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但我认为土壤管理的队伍建设还应该再加强。


我们的年轻一代非常优秀,考上重点大学的很多,但是选择农学的不多,选择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科研推广的更不多。


我真心希望下一代的有志青年,热爱美丽家乡的农业事业,将一腔热血洒在杭州的热土上,让家乡的土壤盛开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种庄稼

 是一场人与土地的深情对话 

我们将希望的种子播撒进肥沃的土壤 用汗水浇灌,

用耐心守候

 满心期待着沉甸甸的收获


而农业强,才能让民强 

正如蒋玉根那句振聋发聩的呼吁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既需要经验,也需要专业


你有多久没有摸到土了? 

你记忆中的那抔土 是什么颜色?什么质地?

 在农业科技上 

你认为还可以做出哪些探索?



关注分享】《国企》杂志(上下半月刊征订电话0571—86915636)并国企网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是《国企》杂志融媒浙江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大平台。《国企》杂志创办于2006年,是全国党建研究会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唯一指定刊物,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刊,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支持创办,要求杂志订阅到各个党支部。重点文章均被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等门户网站转载。《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大平台,正聚焦由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八八战略““千万工程”、李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倡导的”四千精神“。以启动“共建融媒浙江党建圆桌会“这一融媒体平台,为推进共建联建、整合优势资源,拟优选若干家共建单位,并以“共建联建,赋能服务”形式,确认“圆桌会会长、轮值会长、会员与团体会员单位”资格,推进双方分享“增值套餐合作共赢”赋能模式文本签订落地。让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强党建,促发展一一推进’八八战略‘和‘四千精神’以及‘千万工程’在国资民资与国企民企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取得浙江高质量发展中如”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与宁夏分中心、杭州萧山区瓜沥镇大梅林蓝城乐居创作采风基地“走深做实”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