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协会】张学东长篇小说《西北往事三部曲》作品研讨会会议纪要

|原发: 国企

放大 缩小

西北往事三部曲

2020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中华读书报》2023开年最值得关注的文学新书

2023年2月文艺联合书单

2023年山西出版传媒集团1—2月“晋版好书”

2023年4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

百道网推荐的2023年度全国好书

2023年4月腾讯文学好书榜

2023年3—4月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

时间:2024年6月19日(周三)9:00

地点:现代文学馆C座二层中会议室

张学东长篇小说《西北往事三部曲》自去年出版以来,在多地召开了研讨会和读者分享会,业界好评不断,一个作家的文学艺术素养是决定其文学道路的长度、文学作品厚度的关键因素,据我了解学东是新千年初青年作家中学习意识强烈、转化能力突出的一位,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方文学流派、当代先锋小说、书法、美术等涉猎广泛,研究深入,并在创作实践中进行着有效借鉴,转化为自己的血肉,同时他的这种学养建设与创造实践是可持续的,是不断精进的,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西北往事三部曲》,作家在文化创造和精神建设上的用心和努力,是新时代历史书写的重要尝试,小说为思考文学如何书写历史、如何突破以往的书写困境,如何获得新时代语境下情感生命体验的共振,如何呈现历史的真实,进行了全新可贵的探索。

——魏邦荣(宁夏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

《西北往事三部曲》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以其深邃的历史视角、生动的叙事笔触,将我们带入了那个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年代,呈现了一幅幅西北边地从凋敝匮乏到逐步富裕的壮丽画卷。西北边地的风土人情、社会变迁、人情冷暖都得以生动展现。从作品中,我们既看到了西北地区在物质匮乏时期的艰苦生活,也感受到了人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作家通过对历史的深入挖掘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现象和人性本质。也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一个人都是渺小的,但正是这些渺小的个体,汇聚成了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西北往事三部曲》不仅是一部值得一读的文学佳作,更是一部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和感悟历史与人生的重要著作。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地走好未来的路。

——郭文礼(北岳文艺出版社党总支书记、社长、总编辑)

宁夏作家笔下不乏人生的苦难和世俗的困顿,在文学性上保持着纯净、神圣和高洁,张学东的创作也是这样,他从宁夏文学的土壤中吸收到的是古典时代的文学性,这使他在70后作家中保持着不一样的面貌。《西北往事三部曲》在张学东的小说创作中是一部很重要的作品,这部作品也不同于他以前的小说,这部小说最具有自我的主观性,是他内心最真实的表达,让读者发现了作加内心一直驻守着一个不愿长大的少年,现在张学东打开心扉,让这个不愿长大的少年站在阳光下尽情地倾诉过往的历史。

——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在70后作家中张学东的作品是非常有文学品质的,《西北往事三部曲》是一个值得被我们讨论,值得被反复分析和重视的一部大作。,因为它极具西北风格,充分显示出作家的创作功力。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张学东的文笔如此旷达和奔放,在当下的文坛实在不多见,像他这样一种坚硬的叙述,在现代文学中恐怕只有鲁迅如此。他叙述困难里的人与人交往,描写大自然与童年视角的交融,在当代小说家中张学东是描写动物的高手,三部曲里面对羊、狗、狼等动物的拟人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叙述,进入到一个如我又无我的画境。张学东笔下的生灵坚定、坚强、坚毅,让他的人物骨头硬、脾气硬、作风硬,张学东是在坚硬的语言外表下面隐藏着柔软的心肠,在历史、社会、现实的叙述中赞美的是自然美、人性美、童心美。

——王干(作家、评论家 )

读到《西北往事三部曲》我非常震撼,因为作为一个小说家,我也写长篇,写长篇的人才能深知其中的甘苦,才知道写长篇要经历怎样的意志博弈、体力的煎熬。《西北往事三部曲》厚重的三部小说,历时20年之久浩大的艺术工程,对我这样的一个写作者来说是很难企及的,因为它需要体力、毅力和坚韧不拔之志,由此可以看出学东老师以坚忍巨大的艺术耐心重返历史现场,以文学的方式抚去遮蔽在生活本象之上的历史烟尘,在还原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向时代和生活提问,这样一种提问的勇气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在认真打量历史语境之下,人的精神境遇和心灵难题的基础上,显示出了作家整体把握历史、审视时代、思考人生的这样一种雄心、魄力。此外,《西北往事三部曲》在历史叙述和西北美学建构和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学地标的方面作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路径,可以视为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付秀莹(《中国作家》副主编)

我认为张学东的《西北往事三部曲》呈现出来了一种西部土地上生发出来新的美学特质,比如高原文明新的美学呈现,日常生活、生活习俗,我们会发现他的写作和我们想象中的西部的作家、作品不太一样,包括他写日常生活也好,写人的婚嫁习俗,他已经脱离了完全现实主义的手法,有的时候他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有的时候完全是超现实的,是一种新的美学呈现。《西北往事三部曲》并不执着于对西北风情的描绘,而是力图在历史书写中探索新的美学可能性,这个我认为是非常棒的,我们需要有人去记录一个时代的心灵史,张学东写历史伤痛我觉得这个尺度把握的非常到位,他为什么要去写伤痛,就是为了让我们今天人的心灵更美、生活更好。

——张晓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西北往事三部曲》虽然从地域、故事情节的设定来讲,很多故事都发生在大西北,但是张学东真正讲述的是中国的故事,与其说是西北往事,不如说他写的是中国往事,借西北的那个外壳他最终完成了一个中国故事、一段中国往事的深情讲述,在这个意义上,张学东不仅仅是宁夏的、西北的,他更是全国的。

——王春林(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觉得这部作品是一个比较纯真的少年的心灵史,包括家庭的、自然的、动物的等等,单怎么将其体现出来,怎么把这种单纯视角和复杂历史结合起来的写作尝试,张学东无疑是做得比较出色的。后记里他也提到曹文轩等人作品,儿童文学和我们是不一样的视角,《草房子》里的历史就是一个背景,但是对张学东来讲完全不一样,他要处理更复杂的问题,更复杂的对时代和历史的反思,对家庭人物命运的思考,并怎么把它们有效结合起来,现在来这部作品确实看结合得很好,是一部厚重的长篇力作。

——李云雷(《小说选刊》副主编)

张学东的小说有文字的飞翔力和历史穿透力,可以看出他书写历史的时候,非常注意人物形象,这些形象都非常具有象征性的,张学东既不是作为一个历史局中人的方式去观察历史,也不是单纯的旁观者的身份,站在事后总结的视角去指指点点,而是挖掘出了一条秘密通道,由此深入到历史的内部,去获取观察历史不一样的视角,我觉得这个可能是《西北往事三部曲》从美学上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贡献。

——徐晨亮(《当代》杂志主编 )

《西北往事三部曲》所涉及的那段历史对作家来说,能够一直勇敢地触及这些历史问题、一直勇敢地直面写作,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张学东的这种写作恰好给我们一个启示,现在很多作家面对一些禁区和现象都会绕着去写,或采取怎样一种姿态去写,比如出版社愿不愿意出,期刊能不能发,而张老师的写作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写作者来说,包括对于我们做出版、做期刊、做报纸的都不应该故步自封,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否则会把自己的领地越圈越小。

——行超(《文艺报》副编审)

张学东老师是历史回溯性的写作,从80年代往回写,一直写到五六十年代,这是他的小说的历时性。他写到苦难意识,我觉得他的苦难意识在这个领域不是凸显西北的苦难,西北的苦难已经书写的够多了,想到西北,想到宁夏,想到西海固的写作总是联想到无边的苦难,但是,《西北往事三部曲》的苦难却是跟整个时代、历史的苦难绑在一起的,他把一个历史时期中国人的苦难都涵盖了,同时他也超越了那个简单地域性苦难,与整个时代和历史的荒谬与困难紧紧联系在一起。

——饶翔(《光明日报》文荟版副主编)

从文学性的角度看,‘西北’辽阔古老的土地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加上‘往事’二字,一翻开作品就知道是历史叙述,给人一种厚实的感觉,但是读下去的时候,却跟看到这本书时的印象非常不一样,张学东老师写的非常的轻盈,不是一种让你长途跋涉的写法,尽管那种长途跋涉历史的风景一路在你眼帘不断的映现,但他却不是正面去建构一个民族语言、家国的写法,这种写法是非常出色,轻盈的感觉不仅仅来自于少年叙事,也包括充满了诗意的语言,有非常棒的修辞。作品的少年叙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单单是一个视角的问题,我想作家之所以选择少年视角,在相当程度上意味着他对历史的判断和态度。

——丛治辰(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张学东在作品中,倾向于描述历史,对过去的事件进行深刻的批判和反思。他笔下的主人公们对过去的记忆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即使是20世纪特殊年代,上一代人的痛苦经历仍困扰着故事中的家中成员,故事以新的角度呈现出来,引发读者深思。

——李强(中国作协对外联络部港澳台办公室亚非处处长、二级巡视员)

今天的会对我来说确实很重要,因为有时候人是很容易迷惑的,很容易就会坚持不下去。我经常跟一些更年轻的作者谈,坚持才是我们才华中最重要的部分,没有坚持任何写作都是昙花一现,如果你的生命够长,能不能持续写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一下子听到这么多编辑家、评论家、作家师友的发言,让我觉得坚持是有意义的,好在我还在路上,不然真的愧对了大家的一席长谈,你们每个人都把感受到的张学东的写作特点说了出来,而且是毫无保留的,这对我而言是最高的一种褒奖,我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珍惜今后的每一次创作。

——张学东(本书作者、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


【关注分享】《国企》杂志(上下半月刊征订电话0571—86915636)并国企网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是《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宁夏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大平台。《国企》杂志创办于2006年,是全国党建研究会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唯一指定刊物,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刊,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支持创办,要求杂志订阅到各个党支部。一直以来重点文章均被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转载。作为《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宁夏大平台,正聚焦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倡导的”四千精神“。以启动“共建融媒浙江宁夏党建圆桌会“这一融媒体平台,为推进共建联建、整合优势资源,拟优选若干家共建单位,并以“共建联建,赋能服务”形式,确认“圆桌会会长、轮值会长、会员与团体会员单位”资格,推进双方分享“增值套餐合作共赢”赋能模式文本签订落地。让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强党建,促发展一一推进’八八战略‘和‘四千精神’以及‘千万工程’在国资民资与国企民企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取得浙江、宁夏高质量发展中如”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北京、浙江两地驻点办公)与宁夏分中心、杭州萧山区瓜沥镇大梅林蓝城乐居创作采风基地“走深做实”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