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蓝城乐居杯”@美丽城乡建设全国征文作品展之三十四】杭州萧山这群青年个个身怀绝技

|原发: 国企

放大 缩小

编者按 继主流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连续报道2024年3月8日“共建融媒党建圆桌会——走进‘千万工程源起地’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大梅林共同富裕示范带”活动后,为回应有识之士和广大读者关切,经研究从今年“红五月至明年红五月”周年间,由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社会与公益》杂志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党建好故事》书系、《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宁夏、台州市新时代红色好故事创作中心与浙江诗书画院、绍兴市柯桥区蒋鑫富党建名家工作室、蓝城乐居建设管理集团党委联合发起“蓝城乐居杯”@美丽城乡建设全国征文,征展作品围绕“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主题,从深化推进“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四千精神”“驻村指导员制度”的不同角度,创作采写反映“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的特别是城乡建设中——代建代管代运营等题材的文化艺术与新闻及短视频作品,为提升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所有征集作品将择优在省级以上媒介平台发布展出,年底由专家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并举行作品座谈会,对获奖作者进行表彰,同时启动作为人民日报出版社《党建好故事》书系之一,对“蓝城乐居杯”@美丽城乡建设全国征文作品进行编辑入集作品。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邮箱:354869461@qq.com联系电话:0571-86915636)。今天,推出由万向集团供稿的消息《杭州萧山这群青年个个身怀绝技》。


在杭州萧山义桥镇寺坞岭自然地、重峦叠嶂的云峰山山顶,驻扎着这样一个生态科考团队,他们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天地里,默默进行着生态修复使命。

他们是“碧绿沙漠”里的“鲁滨逊”,在竹林穿梭,砍竹挖笋,练就一身本领;他们也打趣自己是各种小动物的“保姆”“铲屎官”,结识了不少昆虫、野猪、野鸡、青蛙;他们亦是文艺的“山中青年”,摄影技术MAX,还办了许多跨界艺术展……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走,跟上他们的脚步,去看看这帮“山中青年”的工作日常,去认识几个自然界的“野朋友”,听听毛竹、野花、山鸡和其它小动物们怎么“说”。


这群“山中青年” 解锁了哪些角色


提起生态修复,大多数人脑海中的场景,大概是沙漠里虬曲的胡杨或是裸露的盐碱地地表,植被稀疏的荒漠,一小片次生林,一片满目疮痍、绿意缺缺的景象。

提起生态工作者,可能大众的刻板印象是:黝黑的皮肤、戴着大草帽,承星履草、风餐露宿……

不过这个生态修复团队,却不一般。

寺坞岭自然地是万向民生通惠公益基金会的公益品牌——“江河荟浙江翠”的自然地之一,位于义桥镇寺坞岭云峰山顶,海拔 528 米。2021 年开始,“江河荟浙江翠” 与寺坞岭自然地驻地科学家、专业策展团队、志愿者合作,修复被缺乏管理的毛竹林侵占的山岭,策划相关展览与自然体验活动,面向公众开展自然科普教育。

和这个生态修复团队打交道,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驻地人员一共有7人,几乎都是90后,平均年龄才28岁,还有两位00后刚刚加入,成为自然地的运营助理。

凯鲁亚克在《在路上》中写道:“我一辈子都喜欢跟着让我有感觉有兴趣的人在一起,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火那样不停地喷发火球,火花。”

他们聚在一起,似乎就能迸发出奇妙的火花。“我们想用一种创新且生态友好的方式修复生态,让自然重焕生机。”寺坞岭自然地主理人刘申敏,也是“馆长大人”,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专业,旅行过30多个国家。

如此“国际化”的精英女性,日常却自称“山民”。“确实就是山民呀!砍了两年的竹子,养了狗,去生态农田摘瓜,种了土豆蔬菜,算下来一年大半时间都在山上了,这山民还不够标准吗?”她笑着说。

在记者眼里,这帮“山民”,绝对称得上是身怀绝技的“竹林忍者”。为了遏制竹林的野蛮生长,团队要定期到山中,对竹林中部分枯死的毛竹、侵入到样地中的小竹子进行清理,为本土植物种植扫清障碍。

但进入竹林并不容易。云峰山经常下雨,山路又陡又滑,更别说竹林里的重重障碍,在其中穿梭,仿佛置身武侠小说里的高手修炼之境。

驻地科学家陈炎栋,就是“武林高手”之一。砍运竹子、爬台阶、补装红外相机……每次上山,旁人脚底打滑,一步一溜,陈博士则身姿敏捷、脚下生风,在竹林穿梭如入无人之境,工作刷刷刷完成,看得人目瞪口呆。

不仅如此,“忍者”们脑袋里也如同装了GPS定位器,基本不需要地图,就能找到监测样地。“最开始,我们队员需要走半个多小时才能找到正确的地址,不过次数多了,大家对山上的地形地貌越来越熟悉,结合着GPS定位、在样地边缘做出的白色管子标记以及大家的记忆,找到目的地也变得容易起来。”陈博士说。

山里多蚊虫蛇蚁,这些“山中忍者”如何保护自己?提起这个,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

“上山采样一不留神就会被蚊虫‘围攻’。最开始的时候,采一次样回来就收获了满身蚊子包!后来大家都学聪明了,多带蚊香、避蚊胺、蚊虫拍,穿上防蜂服什么的。”

“山里蔷薇科的植物比较多,苍耳也很多,所以衣服也要尽量能够防刺。上次有个人,穿着棉裤进山调查,下山之后,那个棉裤上面扎满了苍耳,好好一条棉裤,就这样变成了一条毛裤!”

竹林修复不是一件容易事。三年里,1000多个日夜,扎根深山,到底是乐趣多,还是辛苦多,“山民”们说不清。不过,这帮活泼的“山民”,也把日子过成了“归园田居”般的生活。

“护花使者”琴子,工作之余特别喜欢记录寺坞岭的日常。她的朋友圈画风那叫一个“chill”,寒冬的鼹鼠、觅食的野鸡,新开的野花……“工作之余,我们最爱的活动就是一起在山里闲逛,看看有什么‘新朋友’造访。每一次看到新的物种,我们会感到开心,也会为没能挺过寒冬的鼹鼠、受伤的鸟儿而伤心。”

鸿儒则是一位00后“宣传员”——新媒体运营官。她毕业于浙大德语专业,因为喜欢自然,选择“归隐山林”,感叹这生活比在城市里有意思。“前一阵子是挖土豆,如今是摘瓜。最近,我们每天就是去生态农田摘瓜,傍晚吹着山风卖瓜,直到西瓜筐快见底了,才提着回去。”

团队里,还有“自然体验师”“后勤部长”“咖啡PD”,以及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当然,也有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时不时来交流学习。

在前不久的“与山对话 TALK WITH MOUNTAIN”系列座谈活动里,刘申敏邀请了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原乡生态、千岛湖水基金的伙伴们来到了寺坞岭自然地,“山民”“村民”“草民”“渔民”聚在了一起,讲述他们在地保护的故事。

这种交谈,是十分动人的。他们的分享,从如何入村研究、保护“原住民”的经验,到自己从“怀疑—治愈—再怀疑”的心路历程以及自然保护的内核……大家总是笑着说,环保人现身说法,是一个“大型职业劝退现场”,但青年们脸上渐浓的笑意,飞快的语速,那种自然、温暖、积极的能量场,那旺盛如乔木的生命力,如浪潮般扑面而来。

这不由得让人相信,这帮“山中青年”,能做出成绩,让这片“碧绿沙漠”恢复良好生态。“我们在修复自然,自然也在治愈我们。我们也希望与社会各界密切合作,定期举办公众参与活动,引起更多人对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视,让整片森林更加富有活力,生机盎然。”刘申敏对自然保护的未来充满信心。


寺坞岭多了哪些神奇动植物


三年来,寺坞岭自然地生态修复成效逐步展现,最直观的就是野生动植物的回归。

在驻地修复记录里,笔记中记录的风景变得丰富,昆虫、种子、动植物数量,都在慢慢增长。

“我们不时会收获一些惊喜。比如之前,我们的红外相机就捕捉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叫做勺鸡。”陈炎栋解释说,“一般来说杭州地区的“野鸡’共有五种,分别是白颈长尾雉、环颈雉、白鹇、勺鸡和灰胸竹鸡。只有勺鸡,在2021年原乡的其他项目中都没有记录到过,而寺坞岭结束了这种局面。”

他们还惊奇地发现,之前没有监测到的兽类,比如鼬獾、猪獾,也被红外相机顺利拍到了。“虽然相机拍到的照片比较模糊,但我们的‘野朋友’的确越来越多了,证明我们在这里进行的修复工作正在发挥作用!”琴子说。

很多“新朋友”,也是靠着“刷路”碰上的。这其实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野生动物调查方法,车少、沥青铺就的盘山公路边,特别是有沟的地方,会有一些乔木,林下有些灌木丛,鸟类喜欢安家,昆虫喜欢取食,一些小动物残骸也很容易堆积在沟里,如果时机合适,还有可能在这些路边遇见蛇。

“昨天上山路上,突然有条蛇出来,是一种很罕见的‘美女蛇’,身上会有一些黄色的像玉石一样的花纹,我们赶紧停车下去看,但是它逃掉了,后来我们又遇到一条五步蛇,哎!都不是之前那条。”

这种让听众吓出一身冷汗的事情,是他们的工作日常。“山上的环境比较潮湿,很多两栖爬行类都来‘安家’,蛇、蛙还真不少呢。三年来,我们进行了70多次生物多样性调查,动植物种类已经比较丰富了,维管植物274种,兽类14种,鸟类82种,两栖爬行类动物33种,昆虫203种,算是一种很大的收获。”陈炎栋笑着说。

寺坞岭的工作还在继续,在山间工作,他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大山的变化。即使光照再弱、倒伏竹子再多,依然生长出了十分可人的新绿;而“山中青年”们,也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认真钻研着一项艰辛的学问,讨论着“人与自然”这个永恒的课题。

“近期的愿望,就是希望雨水丰沛,不然很多条小溪会变得干涸,蛙蛙们不知会怎样度过,蛇蛇也会不来觅食。远期的愿望,就是希望经过生态修复,阔叶林多恢复一些,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同行吧!”刘申敏说。



关注分享】《国企》杂志(上下半月刊征订电话0571—86915636)并国企网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是《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宁夏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大平台。《国企》杂志创办于2006年,是全国党建研究会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唯一指定刊物,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刊,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支持创办,要求杂志订阅到各个党支部。一直以来重点文章均被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转载。作为《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宁夏大平台,正聚焦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倡导的”四千精神“。以启动“共建融媒浙江宁夏党建圆桌会“这一融媒体平台,为推进共建联建、整合优势资源,拟优选若干家共建单位,并以“共建联建,赋能服务”形式,确认“圆桌会会长、轮值会长、会员与团体会员单位”资格,推进双方分享“增值套餐合作共赢”赋能模式文本签订落地。让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强党建,促发展一一推进’八八战略‘和‘四千精神’以及‘千万工程’在国资民资与国企民企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取得浙江、宁夏高质量发展中如”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北京、浙江两地驻点办公)与宁夏分中心、杭州萧山区瓜沥镇大梅林蓝城乐居创作采风基地“走深做实”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