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2024进与退 破与立 ——之江商学院执行院长朱仁华的新年观察

|原发: 之江商学

放大 缩小


2023年你的企业赚钱了吗


某商界大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2023年公司利润下降三分之一。这是一家大型集团公司,产业涵盖化工、供应链、高科技等。据了解,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不景气,是其公司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尽管如此,我们毕竟还有几十亿的利润;许多企业今年连利润也没有。”他说。

据他观察,身边40%的企业今年可能不挣钱。

这不一定是普遍现象,但越来越多的公司赢利能力下降、缺乏现金流,日子难过,是个不争的事实。

某知名企业负债近200亿,但主业因为错误判断、大规模投入后,没有形成产能。每年公司利息就要付10多亿,2023年底时连几百万的银行利息也付不出来了。据说公司欠薪已半年多。

凡是前几年投入很大但方向错误的,2023年的日子不会好过,甚至处在破产边缘。

潮水不断退去,裸泳者越来越多——

房地产行业,民营房产公司几乎全军覆没。某曾入围100强房产公司的董事长的身边人,当面告诉我:所有的家底全在公司,自己还签了许多银行贷款的连带责任,奋斗了一辈子,只有一屁股债。说着,她的眼泪快流出来了。在房地产领域,要么早退出,要么小打小闹的,能挣到钱;凡是做大的,往往人财两空。令人唏嘘!

而受房地产影响的,还有一串行业。因恒大出事,倒闭的建筑公司、园林公司有多少。

金融、类金融也曾经是个很赚钱的行业。然而随着财富公司、信托公司不断爆雷,很多人开始庆幸没在盲目进入金融行业。万向曾经是浙商中布局金融最早也最成功的企业,但不久前信托爆雷,才发现风险敞口有多大。上海的海银财富爆雷,据说刚在浙江某地就募集有30多亿资金,由于其募资门槛低(以小商小贩为主),还造成群体事件。

因理财而损失的,还包括上市公司。某集团公司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购买了某资产管理公司的理财产品,损失高达5个多亿。为此集团处理了一批高管,并规定今后不准再购买这类产品。

还有不少行业暗流涌动。比如前几年火热的新能源行业,由于一些地方政府推波助澜,不少企业盲目举债扩张,随着2023年骤然降温,时至今日留下不少半拉子工程——企业也被沉重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而新能源汽车厂家,据说2023年的亏损普遍增加——只有不断融资才能存活下来。所以有人认为,新能源行业是另一个即将出事的“房地产行业”。

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上市公司是企业群体中最光鲜的,也是中流砥柱。2023年前三季度,浙江上市公司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691家A股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达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达2357.05亿元,同比增长6.2%。这与浙江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3% 交相辉映。如此时局下,上市公司这样的业绩既难能可贵,更让人看到了希望。

然而,每一位实控人背后,都有难言之痛。资本市场低迷,价值被严重低估,而要求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前几年上市公司董事长们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又信心满满、畅想未来的场景,难以再现。

经济下行、经营维艰、财富缩水,让习惯了繁荣时代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们倍感失落和困惑。不少企业家因为债务缠身,不得不吃安眠药才能睡觉。

对此,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说,民营企业家不要怨天怨地,应该客观公正务实地面对。不要自己骗自己,说明天会更好,明年会更好。你要想明年会更好的话,你要弄清楚过去发生了什么,用什么方式解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能力,需要你用务实的态度来评价到底明年会更好还是不好。同时积极勇敢地面对现实,“死”是不会死,但是会难受一点。我们应团结起来,面对困难、渡过难关。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如果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是没有未来的。现在有一部分企业成功走出来了,还有很多企业正在努力中,这是最难熬的时候。

确实如此,估计还会有不少过去成功的企业要掉队。


还是一个创业时代吗


吴晓波在跨年演讲中如此发问。

事实上,已听过很多人说:现在不适合创业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是的,如今创业的氛围与环境,显然不适合普通创业者。民间投资者大幅减少,政府已成为最大的LP。普通项目要融资难上加难。2023年国内投资界鲜有大事件发生。

吴总是杭州一家从事早期投资的投资机构创始人。像他这样从房产转向创业投资并醉心早期项目的投资人,少之又少。2023年他投了10多个项目,投资额约3个亿,全是他自己的钱。

“项目很多,深圳的、北京的,都有。我们一年要看近千个项目,从中选择少量投资。”吴总说。

原以为创业者会大大减少,想不到创业项目还是源源不断。看来,我们缺的是钱,而不是项目,也不是创业的土壤。

当然,如今活跃的大多数创业者,几乎都是博士、教授和科学家身份。吴总就专门投科学家甚至院士创业的团队,而且集中在硬科技、替代进口的领域。不久前他把浙大一个学院的院长请来交流,然后通过院长把院里所有教授们创业的项目都拿来研究,以期发现有价值的苗子。

浙大控股是一家专注于科技成果孵化的浙江省属国企。2023年他们拿出1500万元,与浙大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推出“概念认证中心”,即资助若干经费让教授们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验证。结果,项目一推出,就有一大批教授前来申请。

真正精英创业的时代来了。

“乌镇创业营”是之江商学和桐乡科创人才集团2023年联合推出的项目。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影响力,桐乡形成了“乌镇路演”、“乌镇资本”、“乌镇创业营”和“乌镇载体(园区)”联动孵化的“四位一体”科创闭环!让人想不到的是,来桐乡落户的创业者的一个共同标识竟然是“学霸”(哈佛、北大、清华等的高材生),而创业项目大多基于发明创造、技术含量高且已进入A轮以上融资阶段。

来自杭州的“哈佛女孩”、斯坦福AI Lab 博士郭文景,与同学联合创办最强动画生成AI模型公司 Pika,受硅谷资本热棒,6个月融资5500万美元,一时间成为海内外科技领域一桩大新闻。据说,郭文景在哈佛和斯坦福的导师都是她们的天使投资人。更有趣的是,郭文景父亲所创办的上市公司信雅达(600571)竟然因此股价翻了一翻,市值增加了几十亿。可见市场对AI有多关注和看好!

今后不是博士不好意思出来创业了。这当然是玩笑话。但未来大多数创业者和创业的亮点一定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

创业者的学历高了,创业的门槛高了,但并不意味着创业的成功率也提高了。相反,还有许多人并不看好科学家创业。

为此,浙大控股正在尝试利用浙大的优势,把优秀学子培养成优秀管理者再输送到这些孵化中的创业公司。“乌镇创业营”也是桐乡科创人才集团“强化招引项目培育,助推项目加速成长”的重要举措。而前面提到的吴总,他同样委托之江商学研发一个课程,在新的一年赋能他投资过的企业。


2024年的大机会在哪里


进与退、破与立,时代的潮流从来不会停止。

2023年12月30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布新年致辞,宣布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公司经营基本回归常态。预计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其中ICT基础设施业务保持稳健,终端业务好于预期,数字能源和云业务实现良好增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竞争力显著提升。

消息一出,加上同一时间发布的问界M9智能汽车,华为再次引燃网络。只有经历过磨难与起伏的公司,才能称得上伟大的公司。而华为通过短短几年时间打破西方国家封锁并重新崛起,是何等的毅力,何等的底气,也是何等的提气!

华为无疑是2023年中国商界少有的亮点和高点,也将是2024年最大的看点和机会点。

从“博客之父”转身成为数字文明研究者,方兴东近年来一直在研究华为、字节跳动等数字化领军企业。最近他刚刚出版了采访华为几十位中高管和技术人员撰写的《欧拉崛起》一书,详细回顾、纪录了欧拉这套自主研发的软件操作系统问世的全过程。

方兴东认为,华为生态不仅是2024年的机会,也是未来10年最大的机会。其中AI及相关产业更是热点中的热点。

2023年底,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分别与华为签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据悉,2024年开始华为把昇腾系列的业务放在杭州,这意味着滨江区将一下新增千亿以上产值。但在方兴东看来,华为对于杭州的机会还远不止此。如果利用好杭州的优势,把华为生态特别是围绕AI产业生态建立起来,那杭州的未来将大不一样。

而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新年致辞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是计算、政企、消费者、华为云等业务成长的关键工作。华为的能力有限,要聚焦做自己擅长的产品与服务。我们要转变思想,秉承开放利他的理念,汇聚产业力量,把伙伴和生态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战略来抓。我们要勇于啃硬骨头,聚焦ICT根技术的打造,以及复杂软硬件平台的能力构筑,并把这些能力以平台化、服务化的方式开放给伙伴,发挥伙伴在场景化解决方案的优势,实现伙伴与华为的互利共赢。

2023年,华为概念股已经火了一把;2024年,华为生态股依旧会是最大的关注点之一。

一方面参与华为生态是未来大机会,另一方面各行各业学华为已蔚然成风。华为式增长,是一种不屈意志下的逆境增长,是一种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破局增长,是一种“奋斗者文化”下自驱动式增长。

之江商学通过引进一大批华为为主的知名企业的前高管、专家,总结提炼出“华为式增长自驱动作战”商学思想与体系,助力企业以管理的确定性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通过深度辅导与陪跑,结合每家企业特点,导入华为式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实践证明,许多企业都可以实现逆境增长、破局增长。

华为的管理方法与体系是花费上亿咨询费后才获得的。当大家竞相学习华为时,相信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将得到有力提升。

2024年,在一些领域必定还是退潮;但在另一些领域必定有涨潮。我们要做的,或是抓紧在潮水退去前安全上岸,或是练就一身本领与潮水共舞,所谓“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国企》杂志(上下半月刊征订电话0571—86915636)并国企网及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是《国企》杂志融媒浙江事业拓展的大平台。《国企》杂志创办于2006年,是全国党建研究会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唯一指定刊物,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刊,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支持创办,要求杂志订阅到各个党支部。一直以来重点文章均被新华网、人民网、搜狐、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转载。作为《国企》杂志融媒浙江大平台,正聚焦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八八战略““千万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倡导的”四千精神“。以启动“共建融媒浙江党建圆桌会“这一融媒体平台,为推进共建联建、整合优势资源,拟优选若干家共建单位,并以“共建联建,赋能服务”形式,确认“圆桌会会长、轮值会长、会员与团体会员单位”资格,推进双方分享“增值套餐合作共赢”赋能模式文本签订落地。让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分享“强党建,促发展一一推进’八八战略‘和‘四千精神’以及‘千万工程’在国资民资与国企民企等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取得浙江省高质量发展中如”中国党建画院党建好故事创作研究中心蓝城乐居创作采风基地“走深做实”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