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专题】谈谈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及启示(上)

|原发: 永昌思录

放大 缩小

      全国党建研究会《国企》刊网2023年2月24日党建好故事创作编辑研究(数字化)中心组稿  据永昌思录  编者按:稻盛和夫是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有《心法》《活法》《干法》等多部著作问世。2022年9月29日晚,由长安街读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新时代构建中国企业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新书座谈会”通过线上直播形式召开。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浙商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浙江省党的建设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文史馆馆长王永昌先生受邀参加本次线上座谈会,并围绕大会主题交流发言。现根据录音将王永昌先生的发言内容和有关介绍稻盛和夫经历的材料整理如下。(由于本文篇幅较长,现分上中下三期刊发。)

      一、 稻盛和夫事迹简介

      稻盛和夫(1932年1月21日-2022年8月24日),日本著名实业家、企业家。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信(现名KDDI,在日本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

      除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集团外,稻盛和夫还临危受命,成功拯救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2010年2月,日本航空申请破产,当时已经78岁的稻盛和夫受日本政府邀请委派,以零薪酬出任日本航空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主导了日航的破产重组。在稻盛的领导下,日航于第二年实现扭亏为盈,并在不到三年时间内重新上市,再创经营奇迹。

      在日本和企业界,稻盛和夫被誉为“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善于学习思考和总结提炼,著有《心法》《干法》《成法》《活法》《给年轻人的忠告》《阿米巴经营》《稻盛和夫自传》《拯救人类的哲学》《稻盛和夫的哲学》《敬天爱人》等著作。稻盛和夫提出了许多令人启迪的经营理念和人生警句,其中,人生的成功方程式(人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作为人何以正确”和“利他原则”,是他最为经典的经营哲学和人生哲学理念。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因患胃癌,随即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3个月后决定遁入空门,去日本圆福寺皈依佛门,修行修心,思考人生,寻找灵魂清净。后又重返企业界出任日本航空公司总裁。2012年9月19日,日航重新上市后,稻盛和夫功成身退。他将自己的生活重点转向企业管理教育,作为经营培训班的“盛和塾”及旨在表彰为文化和科技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稻盛财团”。通过创立“盛和塾”,稻盛以志愿者的身份教导中小企业家如何管理和经营。稻盛晚年前往世界各地举办演讲活动,“盛和塾”在全球有大量学员。他为培养企业家和推动科学、文化事业倾注了心血。

      除了在日本拥有广泛知名度外,稻盛和夫在中国同样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稻盛生前曾多次到访中国,并为中日两国友好交流做出过积极贡献。2004年稻盛和夫曾被中日友好协会授予中日友好使者的称号。稻盛和夫的《活法》《心法》《干法》等著作,在中国也广为传播。

     2022年8月24日上午8时25分,稻盛和夫在京都的家中因衰老而去世,享年90岁。

     二、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基本特点

     主持人:下面请王永昌先生结合《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这本书中的内容,来帮助我们梳理一下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理论特征。

     王永昌: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网上读书活动。最近,我花了20多天时间重点阅读了有关介绍稻盛和夫思想的一系列著作,同时,我刚好在前段时间主持完成了《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的课题,因而我想把阳明心学和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结合起来谈一些想法。

      我多次研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先生主持的课题成果,即《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在中国》一书。这本书对稻盛和夫经营实践及经营哲学理念做了比较简洁而又精到的概括和介绍,同时又非常系统全面地回顾总结了稻盛和夫哲学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以及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学悟和践行情况,并把这一传播过程概括为四个阶段。最后,本书提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就是在新时代、在我国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如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哲学?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大课题,并且这本书也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回答。刚才,立胜先生又做了深刻阐述,我听后很受启发。

      下面,我谈谈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一些理论性特点,或者说主要特色。显然,对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和他的一些思想理念进行系统而又恰当的概括是非常难的,但我尽量尝试着从哲学专业角度谈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鲜明的实践性。毫无疑问,稻盛和夫的哲学观点、人生感悟、经营理念是建立在他几十年经商办企业的人生实践基础上的,是他自己企业经营和人生实践的思想概括。尤为可贵的是,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不只停留在这种概括和总结的理念成果上,而是他自己努力去践行这些理念,因而他的哲学理念具有深厚的实践根基,以及鲜明的个人风格和个人魅力。稻盛和夫的著作是写在他自己经营实践之中的,是他自己人生实践结出的果实。他的实践是他哲学理念之根之源,这些哲学理念是他实践的思想之花之果。

     第二,深刻的智慧(哲理)性。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企业家,他首先不是一位专业哲学家,但在他的思想处处却充满着深刻的哲理性和智慧性。比如,他的经营哲学和人生哲学是以“人何谓正确”“经营何谓正确”为立论支撑的,这就具有了浓烈的哲学色彩,而且这是一个带有本体原点性质的哲学命题。此外,他总是通俗易懂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同时也处处充满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性,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第三,蓬勃的主体性。稻盛和夫先生高扬人、人心和人的行为的能动主体性,这与阳明心学所强调的心即理、致良知和人的主体性原则是一致的。几乎在他的所有书籍、文章和演讲中,都始终如一地欢歌人的蓬勃向上的主体性,这就是他要倡导的人和人生的主体力量。他呼唤的是人的那种内在升腾着的、充满激情的主体活力;他赞扬的是人的那种自觉自燃的冲动,那种自我燃烧的奋斗精神;他追求的是人的那种“仁爱心性,美好心灵”的“真我”境界。他总是从人的主体力量去看待自我人生和企业经营的本质特性及其命运。他非常强调人性,强调人的本性,强调人心的力量和良知良心的力量。强调蓬勃向上的主体性是他整个思想中最大的一个特点。

      第四,社会的客体性。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在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同时,总是把人生实践和人的活动纳入社会客体中去审视拷问。人是主体性的存在,更是客体性、社会性的存在。主体人以外的他人、企业等等,都是客观现实的社会客体。人的一切活动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中才是现实的,也才有价值和意义。因此,自然界、社会是人认知和活动的客体,包括商业经营、公司经营在内的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建立在正确认识和遵守自然、社会客体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所以,作为主体的人要时刻保持敬天爱人之心、谦虚真诚之心。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和世界,就是一个与主体人相通相融的客体世界,因而我们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都要充满人文关怀。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对社会、对世界客体的观照是很有情怀的。只有在社会客体中,“人何谓正确”才能成立、才有意义。人生、企业总是在社会中存在和发展的,做人做企业都要有社会责任,要利人利他,等等。在我看来,这是在高扬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观,是对人所处社会客体的一种高度自觉的哲学把握。

     第五,向善的价值性。其实,稻盛和夫的哲学理念是立足社会客体来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包括最著名的“人何谓正确”“经营何谓正确”这个思想基点,以及人生、工作、事业何以成功的著名公式,都是如此。他讲的“思维方式”决定人生、工作的成败关键,实际上讲的就是善心、良知,最核心的就是呼唤真善美,特别是善的力量、善的价值,善的关怀。人性向善的真我本性,实际上就是善的社会价值,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讲的仁爱之心。在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中,这个特点是十分突出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一个物化世界的背后,在企业运行的背后,的确存在着一个更为深层的人文世界、价值世界、意义世界。在这些方面,稻盛和夫有自己的许多思考。

      第六,内在的逻辑性。我看了稻盛和夫的许多著作后,感到他的经营哲学或者说思想理念,是一种经营活动和人生经历的实践性哲学,因而谈不上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的。对他的经营哲学的逻辑性,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尤其从他后期的著作中,我注意到他想从宇宙本体论去找自己的立论前提,提出了宇宙意志范畴。这个观点我们不一定赞成,可以探讨,但他试图从宇宙走向人类,从人类(社会)再走向心法,从心法再走向活法,从活法再走向干法和企业经营实学,等等,还是有相当逻辑性的。我最赞赏的内在逻辑,就是从主体与客体以及社会性的真善美角度,去构建一个以心法、活法和干法(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这三个为主框架的逻辑体系。从主客体相关性出发去讲心法、活法、干法,就更容易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心法》主要讲人的心灵完美、心灵净化和人性的完善;《活法》主要讲人生怎样才能过得更精彩;《干法》主要讲更具体的方法论、具体的经营管理问题。

      总之,我个人认为,稻盛和夫的思想理念和经营哲学,存在着鲜活的实践性、深刻的智慧性、蓬勃的主体性、社会的客体性、向善的价值性和内在的逻辑性。这六个特点也说明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具有相当的深刻性和持久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