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阳明的心学 我们的“心力”—— 阳明心学、圣学、实学及其启示【第156期】 ... ... ...

|原发: 永昌思录

放大 缩小
    按语:2022年10月27日,应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邀请,本人与CMPM+2104班转型模块研修班的企业家们在之江饭店就阳明心学及其启示、如何提高“心力”进行了交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吴地花帮助整理了课程主要内容。现予刊发,供读者参阅。

阳明的心学  我们的“心力”
    — 阳明心学、圣学、实学及其启示


王永昌老师与研修班的企业家们就阳明心学及其启示、如何提高“心力”进行了交流。王老师深入浅出、如沐春风的讲课风格和他博学多闻、多才多艺的才情,赢得在座学员们的阵阵掌声。


王老师首先从毛泽东早期作文《心之力》导入,“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该文写于1917年,那时毛泽东才24岁,但已初现其雄才大志。实际上,无论早年毛泽东还是经历过马克思主义洗礼后的毛泽东,都十分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重视“心”之力量。显然,早年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特别与王阳明、陆九渊等人的心学多有血脉关联性。

          

一、心学与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

       随后,王老师进一步阐发讲课主题,即心学与企业管理的内在关系问题。王老师认为,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人,而人的本质是心。企业管理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抓住了心才能抓住根本,心对了,企业就做对了。

   学习企业管理,王老师认为,有三位企业管理大家的管理理论著作必读。首先是被称为西方现代企业管理之父的德鲁克的企业管理理论。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战略就是做正确的事,管理就是把事做正确。这里不仅讲清了战略与管理的关系,重要的是两者的共同点都要正确。那么,我们可以继续追问,何以正确?中国企业家更要重点学习东方著名企业家的管理理论,其中一个是稻盛和夫,一个是任正非。稻盛和夫是经营之神,他提出的企业管理核心理念之问,是人,何以正确;经营,何以正确。他的基本答案是利他之心,认为利他是经营企业的根本法则。任正非的管理理念散见在他的一系列演讲之中。王老师的《华为:磨难与智慧》一书,将任正非的管理思想,从思想、哲学层面进行了分析概括。任正非认为,企业管理的本质问题是人性问题,他特别倡导共创共享的浆糊奋斗者文化

                                                        

王老师认为,就其实质讲,无论西方、东方企业,在管理企业中都应体现追求合人心(性)、致良知的管理境界。这种境界便与中国儒家文化、王阳明的心学相契合。

 基于此,王老师重点围绕阳明的人生经历及其圣学、心学、实学展开了深入的阐释。


   二、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人生及其启示

 

结合王阳明起伏跌宕的人生六阶段,王老师总结归纳了阳明一生所经历的五大磨难:身体磨难、政治磨难、贫困磨难、战事磨难、名声磨难,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他始终坚持求学问道,始终坚持致良知,最终创立阳明学说,并得到世人对他的高度赞誉,身后封新建候,奉祀孔庙,被尊称为真三不朽先生,梁启超誉其为中国历史上的二个半圣人中的一个。

   这些赞誉也是他终其一生告诉我们的道理: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世间磨难,皆是砥砺,人间是道场,淤泥生莲花,是一种境界。用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所言: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

   三、王阳明的圣学及其启示

      结合阳明广为流传的三句论断: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满街人都是圣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王老师指出,阳明先生认为人人都有圣贤天性,都可以去追求做圣贤之人。据此,我们的企业家也可以成为圣贤商家,在致良知知行合一中实现四立:立功立业,将企业做大做强做好,在企业经营上有所成就;立德立爱,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在造福他人,推动社会发展上有所成就;立言立文,对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企业管理进行总结提炼,在精神文化上有所成就;立家立后,教育好后代,传承好家风和企业风气,在培育子孙、培育人才上有所成就。我们要做内心高尚、利义兼顾,利己利他结合,有内涵、有智慧、有情怀的企业家。

   四、王阳明心学及其启示

      是什么?这是一个千古之问,是一个有解又无解的天大之问

        王老师用王阳明的格物致知南镇观花两则故事,说明王阳明先生的,本质上是指天之理人之性,也就是他讲的良知本心致知就是先天存在的人性。致良知就是把自己先天的本性发现、充盈全身、行致日常、扩至天下。

    我们要做优秀的企业家,首先要做有良知之人,要讲基本天理、基本德性、基本规范,敬畏天理良心,始终保持正心正念,致良知。诚如稻盛和夫提出的人生成功方程式:思维方式(-100100+热情+能力。他讲的思维方式就是一颗真诚的心、真善美的心,正能量的心。意思是,心是正能量的,做事动机目标是善良的,加上投入的热情、努力的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发挥,就会取得正向的成功。如果心是恶的、歪的、不良的,那么能力越强、投入的热情越多,破坏性也就越大。换句话说,思维方式或正向或反向,对人生、工作成败相应地也起正向或负向的开关性作用,而热情、能力只是多与少的关系。

      企业家的为商之道,要懂得赚钱赢利应合理合法,取之有道用之有道,要遵循物道与人道,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五、王阳明实学及其启示

       结合阐释王阳明致良知途径、良知良能、知行合一、万物一体等学说。王老师提出,阳明学说并不是空谈,也不是玄学。就是去行、去做、去实践,最终实现明德、明心、明志、治国平天下。因而阳明心学本质上也是实学,强调实践,工夫论。

阳明学说强调要修心、磨炼心,同时还要坚定意志去实践。阳明的工夫论不仅强调自我修行,还要把圣人之心与天地万物结合起来,从“本心”出发再包容天下万物,体察生民痛苦。这就使得阳明学说更具人文关怀、更具社会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弘扬了儒学的“治世平天下”的传统。阳明自己的一生就是坚持入世、投身治世实践的一生。


践行阳明学说,就要奉行“一切事业都取决于实践创造,奋斗人生才是精彩的有为的人生”的人生信条,在“事”上炼,在磨难中奋斗成长,不断净化完善自我,用自我的小宇宙去博击大宇宙,在广阔天地和火热实践中确证自己的存在及其价值。

   最后,王老师寄语大家:

                  体力有限,心力无限。

                  人为主体,心为根本。

                  事上磨难,做奋斗者。

                  要致良知,做奉献者。

    企业有“良知”,企业也有“本心”。“心力”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心力”就是企业的发展力、竞争力。企业家要做企业“心力”的引领者。

    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我们要用提升自己的确定性,用自己的确定性去应对、化解外部世界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浙江大学有多位博士生也聆听了讲座,听后表示受益匪浅,觉得内心的小宇宙被激发了,喷薄欲出,并赋词一首表达听后感受:

            卜算子·听王永昌先生授课

​            花开云间

            师在暮秋时,示教之江畔。

            若想经纶满腹通,须要多磨炼。

            矢志苦寒窗,奋笔书真见。

            待到一文天下知,万里飞鸿雁。


 

(责任编辑:蒋鑫富


国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企网或《国企》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返回顶部